第275章 书院
在书院院长看来,罗洪前途远大,此时在他书院教书,他不仅可以利用罗洪秀才的名气吸引大量考学的学生前来学习,等罗洪以后考上举人,他还能借机再扩大一波书院的名声。
除此之外,罗洪如果以后考上了进士,那更不得了,这相当于结了一份善缘。
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从始至终,罗洪担心去不了书院的事情,完全就是多虑了。
“原来如此!”听到许仙的解释,罗洪也瞬间明了。
“汉文,这次事情成功真是多谢了。”事情确定之后,他也抱拳向着许仙道了个谢,毕竟许仙帮他去通报了一声。
“哪里的话,我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如果攀律自己前去书院,照样可以被录取。”许仙笑着摇了摇头。
客套了两句,许仙顿了顿,没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转而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收起了脸上的笑容,话锋一转,说道:“攀律,不要怪我多言,此次你前去书院教书,确定不再考虑考虑?”
“不用再考虑了,汉文无须担心。”罗洪轻轻一笑。
许仙这话,不是突然而出,早在他昨天前去拜访许仙、将自己打算前去书院教书这个决定告诉许仙时,许仙就劝说过他。
许仙认为他如此年轻就考上了秀才,应该在家继续研读经文著作,好在后年的举人试中脱颖而出,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教人学习之上。
开始说出这个决定时,许仙怎么也不同意帮他去书院传话,觉得帮他去书院传话,只是在害他,最后还是罗洪说他是学习到了瓶颈,只是想要去书院教一阵子的书,寻找知行合一的感觉,以便后续更好的研读经文。
好说歹说之下,许仙才勉强相信了他的解释,最终帮他去书院传话。
因此,现在许仙再次向他确认去书院教书这个决定的行为,就显得不突兀了。
“攀律心中有打算,我就放心了。”许仙点了点头。
说到底,罗洪如此年轻便成秀才,这才让许仙觉得他不应该浪费时间,因而多劝了几句,仅此而已,他志在教书育人便是这个道理。
现在罗洪心中自有想法,他多劝了几句之后,那也尽到了自己的义务,没有必要再多说了,不然就显得太过啰嗦。
想了想,许仙又继续回到书院教书的话题上,问道:“攀律,书院院长也托我问你,你什么时候可以去书院报道?”
罗洪示意许仙边走边说,袖子一甩,放于双侧,回道:“我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就看书院那边决定什么时候。”
他现在又没有什么事,当然是越早去书院越好,这样他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接触许仙了。
许仙轻微点头:“院长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他也说看你什么时候有空,书院那边的话随时都行。”
听到这话,罗洪毫不犹豫的说道:“那一会儿就去,汉文觉得如何?”
许仙顿了一下:“可以!”
随即,罗洪便和许仙一起去附近的小店简单吃了个早饭,当然,为了以表许仙帮他传话的谢意,这顿饭钱是他付的。
虽然他是穿越到这个世界来的,但是现在的他可还是不差钱的。
既有这个身份留给他的一些银子,也有他从现实世界带来了一锭琉璃元宝。
在他第一天逛县城的时候,就去当地的一家当铺,将琉璃元宝当了一些银子,完全足够他平常的开销。
和许仙沿着街道,来到了书院,还没进入书院之中,罗洪便听到了一道道整齐的朗读声。
好像是怕他不知道一样,许仙立即笑着解释道:“攀律,此刻正是早膳刚过的时间,书院的学子已经开始早晨的朗读了。”
“书院之中的学子有些来自县城,也有的来自县城附近的村落,家里远的,每天就得住在书院,直到休沐日才能回家。现在朗读的同学大多就是住在书院的学子。”
这家书院的规矩并不是太严,每天要求学子报道的时间,是在辰时到辰时四刻,也就是现代的七点到八点。
住在县城的学子可以提前来,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来。
而住在学院的学子则需要在卯时起床,进行洗漱早饭和朗读。
当然,虽然规矩是这样定的,但是住在县城中的大部分学子都会提前来,和住在学院里的学子一起朗读。毕竟没有人希望落后一步,特别是在这个读书至高无上的时代。
罗洪和许仙这会儿来的时辰,才刚到辰时,书院里的朗读声就已经绵绵不绝了。
跟着许仙走进书院,沿途基本上没怎么遇到学子,因为这些学子都坐在学堂里,认真的朗读着。
来到院长居住的地方,此时的院长早已起床,早饭也吃完,正在认真看书。
听到走近的脚步声,院长抬头发现是许仙和罗洪,当即放下手中书籍,站起身来。
“院长,这位就是罗洪,罗攀律。攀律昨日给我说要来书院教书,今天我将他带过来了。”许仙对着院长介绍道。
听完许仙的介绍,院长非常高兴,笑起来脸上的皱子都挤成了一团。
“欢迎啊,早就听说过攀律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院长今年年过五旬,已经稍显老态,但是说起客套话来,仍然信手拈来。
“院长过誉了。”罗洪微微躬身,以示尊敬。
“没有过誉!”院长笑道:“咱们县城出了一个如此年轻的秀才,攀律的大名可谓是响彻了钱塘,老夫早就想和攀律见上一面,只是有碍事情繁多,才没有机会上门拜访。不过,如今攀律决定前来书院教书,那还是让老夫圆了这个心愿。”
“虚名而已,院长谬赞了。”罗洪依然谦虚的答道。
院长说的那些话,他心里有数,半真半假。
他这个身份,考上秀才之前,名声不显,没有什么人知晓他,同窗好友更是没有几个,全靠舔着脸去当地大户人家借书阅读学习,自身攻读经书著作,可谓无名小卒一个。
而当他考上秀才之后,由于年轻的缘故,在这偌大的县城里,也算是出了些名声,一时之间拜访者络绎不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