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历史小说 > 宋北云 > 897、十四年2月19日 晴

897、十四年2月19日 晴

    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宋北云真的受够了这帮**崽子,他现在一想到回家头就疼。
    这种感觉让他真切的了解到了那种全职家庭主妇在家带孩子的痛苦,并且认为从基础战力而言,一个小兔崽子约等于五个师,而这一堆小兔崽子基本上跟西域二十六国的兵力相等。
    “最近你有些不对劲。”
    这天下值,晏殊找到了宋北云,因为明日就是元宵假了,但宋北云却赖在办公室里不肯走,这跟平时风大雨大太阳大下班最大的宋北云判若两人,所以晏殊决定过来瞧瞧,毕竟人到中年了,保不齐哪里就会出点毛病。
    “不想回去。”
    宋北云摘下眼镜,将文件整理入抽屉,然后靠在那双脚架在碳炉子旁,脸上的表情生无可恋。
    “不对吧宋大人,认识你十几年了,你宋北云也有如此面露难色的一天?”
    “你就一儿一女,你懂个锤子。”
    宋北云说话的语气都枯萎了,想到回去之后的折磨,他整个人就像要死了一样,提不起半点兴致。
    果然啊,对男人来说不管是儿子还是漂亮妹子,离远一点都是最好的,这一贴近了,他就顶不住了。
    大概听了一下宋北云的事情,晏殊哈哈大笑起来:“你堂堂宋北云宋首辅居然也有今天?不过说起来,我都分不清你家那一群孩子谁是谁了,给我说说都是谁生的。”
    宋北云反正闲来无事,便拿出笔开始在纸上写了下来:“最大的是俏俏的那个,狗蛋。然后是赵桓,你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谁了对吧。”
    “太子爷。”
    “嗯,然后第三个是金铃儿的,我家老二,不怎么爱说话,脑子里的想法稀奇古怪。老三是佛宝奴的那个,也是个太子爷,在之后就是暖玉的女儿。接着老四是左柔的女儿,她年纪还小,没过来。再还有三个,一个巧云的一个碧螺的还有一个佛宝奴的老二,这些年纪也都小,你也没见过。”
    “别说了别说了,听着我都觉得头大,你这开枝散叶的能耐厉害。”晏殊由衷赞叹道:“前几日我返乡祭祖,家里还跟我说让我多生几个,甚至都打算给我纳妾了。”
    “生呗。”
    “看你这样,我生个屁!”
    晏殊敲了敲他的桌子:“既然不想回家,那走啊,请你去吃点新鲜的。据说城里开了一家长安饭店,去试试。”
    “你脑子是不是坏了?”宋北云愕然的看着晏殊:“我从那边回来的,你让我去长安菜?”
    “我没吃过几回啊,走走走,我请客。”
    现在整个大宋都在提倡精兵简政,各级衙门其实逐渐的要将官吏分流,而且每个衙门关于采买的预算都有所克扣,所以除非必要一般现在官员出行都不让使用衙门里的马车了。
    而作为宋北云他们更是要起带头作用,所以他跟晏殊一般情况都是选择步行,倒是完颜皇帝是个特例,毕竟小老头五六十岁了,腿脚也不是很好,其他人却是能步行就步行。
    这其实也是赵性的功劳,百姓的生活标准真的是提高了,人均工资高了、福利待遇好了、就连一些平时常见的欺凌侮辱都几乎见不到了,因为现在天下人都知道,再受了欺负可以去投奔赵性搞建设去,苦是苦了点但人人平等,不受那窝囊气。
    而各级衙门更是得小心翼翼,因为要是再想以前那样牛逼哄哄、铺张浪费、大手大脚,人家百姓只要一个信号发过去,赵性那边带着五角星的纠察大队马上就过来掀桌子,包括懒政不作为人家都管,所以说现在当官是越来越难……
    “最近贪污的案子少了,不过受贿啊……真的是个老大难。”晏殊在和宋北云往长安饭店走的路上感叹道:“你不管吏部你不知道,我现在看到那些人的名字脑袋都疼。还有些明明是受贿的,而且还收的不少,但当地百姓却给他写万民书的,这种是最难办的,既不可违民意又不可违法,法与民向左时真的很头疼。”
    “依法办理,酌情处理。”宋北云背着手说道:“有些东西嘛,弹性还是有的。不办就是害法,严办就是伤民心,那你不能变通一下?”
    “广州刺史,严赋开。受贿七百四十二万贯,按律当斩。”晏殊嗤笑一声:“但是他把受贿的钱八成拿去修桥铺路、建设学堂,完善堤坝。广州府递上万民书,一匹布,十万个手印,都是为他请命的。”
    “你怎么处理的?”宋北云好奇道:“别说没办他。”
    “办了啊,当然办了,不办那是要出事的。我先剥去了他的官位,但暂时不派新的刺史过去,留用察看,没收家产。若有下次,永不叙用,三年满之后,官降三级,异地为官去。”
    “还不错。”宋北云点了点头:“这种事真的难办,关键这种还真不少,即便是只拿了两成,可却仍有近一百五十万贯,这是他能拿的钱?该死的东西。”
    “那你咋办嘛。”晏殊长叹一声:“你不说过么,三年清刺史,十万雪花银。当了官啊,就跟这钱是离不开咯。”
    宋北云也是摇头,这东西根本不可能根治,所以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只能是抓典型。
    “对了,杭州出了件事你知道么?”
    “什么事?”
    因为宋北云主管的是外交、生产和建设三方面,一般的内政他是没有那么多闲工夫去处置的,他们四人各有分工,晏殊主要负责的就是人事和政策走向,所以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事情,需要每月例会上才会互相通报。
    “杭州商会自己成立了一个学堂,高价在各地聘请良师,不过他们并不对外招生主要是辅导商会中自家的孩子。”
    “还有这种事?”宋北云眉头紧锁:“关了,不许开,包括白鹿洞为首的几个大书院,全部关掉。”
    晏殊一听就愕然了:“你这么坚决的么?”
    “办学只允许公学,不许私塾。不管对不对外招人,不许就是不许。这东西你放任它,过不了几年你就要吃到苦头了。”
    晏殊抿了抿嘴:“说的也是,那我就下令关停好了。”
    “公学的宗旨便是保障公平,我们费了那么大的劲头干翻了士族知识垄断,这个苗头一起来,将来有钱人家的孩子都是最厉害的,入朝为官的多了,你说他们会不会受到家中的影响?”
    “那肯定会啊。”晏殊恍然大悟:“明白了。”
    “咱们不能用国运去赌。”宋北云沉声道:“哪怕你赌赢了一百次,只要输了一次就什么都没了。世上的确没有绝对公平,但至少咱们得保证相对公平,你说是这个道理吧?白鹿洞什么的,那地方跟你也多少有些渊源,我就不插手了,但是杭州那边的,你告诉他们,三个月内不解散,我就帮他们解散,大家都是体面人,不需要多说什么。”
    “嗯。”
    首辅的话还是有威力的,晏殊想通之后也是了然了,只是江西四大书院对他来说多少心中还是有些眷恋的,但事到如今恐怕也是保不住了。
    宋北云这个人办事他最清楚的,到了期限他只要问一声,如果问题还没解决,那他就一定会出手解决的,到时候可真的就不体面了。
    “改私为公吧。”宋北云转头对晏殊说:“江西的几个书院你就想办法改私为公,但杭州的必须就地解散,绝对不能让钞票左右国策。”
    说完他还补了一句:“不然就等赵性来掀你桌子。”
    这一句双关确实让晏殊明白了一切,他点了点头,却是没再说什么了。
    因为金陵和杭州相隔不远,所以没几日这个消息就已经传递到了那边。
    限期三个月就地解散的命令让整个杭州的商贾们群情激奋,他们甚至鼓动民间开始造势说朝廷打压杭州不想让杭州的学子公平考学。
    这件事最后发酵的很厉害,当地官员却显得非常软弱,只是一味的安抚,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终于,他们抗争的声音最终是传到了金陵的朝堂之上,宋北云当场作出革除杭州刺史的决定,并且直接派遣御史台入驻杭州开始彻查。
    三月的天还是很冷的,但比三月还冷的是杭州上下各级官员的心,他们这段时间过的那叫一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能今天还在一起聊天的同僚,明日一早就挂在了城报上被通报了出去。
    被御史台查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不是说花钱就能搞定的,更何况现在的御史台已经叫检察院了,分管监察职责,人家就靠这个吃饭。
    专业人干专业事,效率自然是顶呱呱,不出三天整个杭州就有一百七十多人被通报然后丢了官,大到刺史、巡按、监查,小到提辖、提刑,甚至一些基层小吏都没能躲过去,一波收割之后,杭州的空气都特么的焦灼了起来。
    接着第二步就是军队入驻杭州,杭州本来的部队调防离开,金陵守备五十军直接入驻。
    当士兵入驻之后,杭州的氛围变得很古怪,而商人终究是顶不住这股压力,开始有人陆续放弃了抵抗。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要有一个人溃退,那么后头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着溃败。
    很快商人阵线就抓了瞎,因为商会的会长被喊去了金陵,面见了宋北云。
    他们之间聊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但他回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始着手解散杭州商会的私塾。
    非常果断,没有一丁点的迟疑,大家都说他是被吓唬了,但至于怎么恐吓的他却一个字都不说,甚至连说梦话都是小心翼翼。
    不到三个月,严格来说不到一个月,整个杭州的风波就彻底平息了,接着杭州商会重组,里头的骨干全部下了台,有些人甚至二话不说直接把家中的产业往子侄身上一过,自己则宣布退休,不再过问生意上的事。
    这件事很快也传到了各地的商会,他们心中也犯嘀咕,唯独江西商会和湖广商会一片淡定。
    江西商会的会长是徐立,他甚至根本都不在意这件事,而湖广商会的会长是冯家三爷,有人问他时他也乐呵呵的打马虎眼,一句实话都没有。
    这些商人可都是精明人,看到自家会长的态度就知道这把火不会烧到他们身上。
    但为什么会烧到杭州身上,他们其实也不是很明白,不过徐家和冯家肯定是清楚。
    “狂妄。”这是徐立在宋北云面前评价杭州那群商人的话,也只有这么一句评论,再多却是半句都没了。
    而冯家对此也是评论了两个字——“无知”。
    一个是新晋天下豪商,一个是老牌士族转型的大商,对杭州商会的评价可谓是耐人寻味。
    但究竟是狂妄在哪里、无知又在哪里,他们都很默契的没有解释,不过终究杭州终究是要人帮着才能体面了一把。
    而在杭州的事情完结之后,江西的几大书院很顺利的就被整合了起来,毕竟江西是晏殊的根据地,是他的基本盘,他在这里说话还是很管用的。
    特别是白鹿洞书院,作为最负盛名的书院,它主动将所有典籍藏书一并打包上交,然后非常配合的进行改制分组,后与白鹭洲书院、鹅湖书院、豫章书院整合,在徐立的捐赠下,于滕王阁南麓共组江西师范大学,并获宋北云亲笔赠词——静思笃行、持中秉正。
    同样的事情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结果,人人都说徐立厉害,但并非人人都明白徐立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但若是有心人去查,却是能查得一清二楚,因为即便是徐立往这所新学堂里投了近千万贯,但学堂只是将他记为名誉校友并立了一座碑在藏书馆之前且将藏书馆命名为徐立书阁,并铭志纪念。
    剩下的,它仍是国家的,只要考学分够了,哪怕是最贫穷的农家子都是能在这里读书的。
新书推荐: 剑圣:修炼有什么难的? 木叶守护人 诸天:从天下第一开始的千户 高枝难攀 我的女友是声优续 马头墙映世清徽 全网黑后,修仙种田带飞祖国 重生2014:大国科技之巅 篮球永不眠 精灵之幻影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