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言情小说 > 星耀湘楚 > 第二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

第二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

    公元1936年春天,一个“龙抬头”的吉祥日子,王耀楚降生在现湖南省武冈市邓元泰镇磨石村一户姓王的多子女人家。说是多子女,其实也就是三子二女。在他降生之前,已有大姐王双寿、二姐王伦慈、哥哥王耀槐先后降临家庭。大约在他三岁时,又生了一位弟弟王耀中。

    武冈原是湘西南的一个县,因为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人文景观炫目,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武冈在西汉文、景帝年间,便已置县。公元前一百二十四年,汉武帝刘彻封长沙定王之子刘遂为都梁侯国敬侯,侯址在今市郊七里桥,是以武冈又称都梁,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2000余年的时光绵延着,渗透于古城的每一条幽深的小巷,每一个有着古槽门的院落,每一块斑驳的砖墙以及每一口沧桑的古井。它古老的城墙更无须赘言的了,这座连当年的太平军将领石达开都折戟的铜墙铁壁,因此而有了“宝庆狮子东安塔,武冈城墙盖天下”的赞誉。明朝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来大封藩王,将十四世孙封为都梁王,统治武冈。虽然后来被逼得造反的农民起义軍杀了头,仍留下皇宮、城楼、阅兵场、三座桥、蚂蝗塘等诸多文物古迹和故事传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经国务院批准,设为武冈市。磨石村距县城不远,约8公里地,因附近有一块巨大的磨刀石而得名。有关磨刀石的传说很多,而且被当地村民野叟、民间艺人口碑相传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传说得较为广泛的,有两种版本。一种版本说此磨刀石是唐代诗仙李太白磨过铁杵的飞来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诗仙李太白的“铁杵磨针”的传说,历代文人墨客都传为佳话,但该磨刀石何年何月因何妖风吹飞九天又掉落武冈,委实无可查考也无人査考。好在世上无中生有的人和事不胜枚举,何况民间传说本来就是你传我我传他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就宁肯信其有而不肯信其无地传扬开去,甚至神乎其神了。另一种版本則说此磨刀石是太平天国首领磨过诛杀贪官的宝剑、明末都梁农民起义军首领磨过砍落朱王脑袋的菜刀的,是有过十分輝煌的反贪官污吏的斗争历史的物证。

    王耀楚并不是生逢盛世的时代骄子。他出生的年代,正是举世闻名的抗日战争即将爆发、中国之大已摆不下一张书桌的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他家屋后有一片山势不高面积也不太大的松树山林,加上被传说得沸沸扬扬的磨刀石,这些就成了幼年王耀楚的“世外桃源”和“人间天堂”。松树林里,他和小伙伴们玩“吃羊”、“踢田”、“藏泵”、“老鹰抓小鸡”、“王婆婆捉小狗”等游戏;有时也拾干松枝、松针做柴禾;还采松菇、摘野菜、捡雷公菌给家里做菜。而最有兴味的,是仰卧或俯卧、侧卧在磨刀石上,听白胡子老爷爷讲太平天国攻打武冈城池、陈寡妇率领饥民高举菜刀追赶朱王的故事。他记得最清楚的,是陈寡妇有位聪颕、漂亮、乖巧的女儿,被朱王抓进皇宫做侍婢,后因不甘屈辱逃离皇宫,又被捉拿进宫丢在蚂蝗塘中活活地喂了蚂蝗。陈寡妇哭干了眼泪,恨透呑噬了亲生女儿性命的蚂蝗,就没日没夜地见了蚂蝗就抓起来用火烧焦碾成粉末。但是,水田里的蚂蝗不仅抓不完,还越抓越多,甚至连旱地里、草丛中、树林里都广为繁殖。最后,还是一位隐居山林的高人提醒她:“呑噬你女儿性命的,看起来是田里的蚂蝗,但把田里的蚂蝗集中到蚂蝗塘喂养並让牠们吃人取乐的却是朱王。”陳寡妇这才猛然醒悟,停止了去水田里抓蚂蝗的愚蠢行动,到铁匠铺定制了专用的菜刀,在磨刀石上磨得锃光雪亮,然后潜伏在城门洞里等候出城狩猎寻欢作乐的朱王。可怜她等呀,等呀,一直苦苦等了七七四十九个日日夜夜,感动了远远近近同遭魚肉、同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煎熬的穷苦百姓,一齐拿的拿锄头扁担,拿的拿鸟铳弓箭,啸聚城郊暗暗相助接应。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当趾高气扬的朱王骑马挎枪走出城门时,陈寡妇高举菜刀厉声吆喝追了上去,四面八方相助接应的起义农民也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平时“唯我独尊”的朱王早乱了方寸,没跑多远就从高头大马上翻滚落地,跑着跑着就掉了玉带,再跑着跑着就被陈寡妇手起刀落割下了人头!后人为了纪念这次农民起义的胜利,就在武冈城东当年朱王落马、掉玉带、被砍头的地方修建了三座桥,分别取名叫落马桥、玉带桥和断头桥。

    屋后松树林的童年旧梦和磨刀石上听来的故事传说,是王耀楚终生难忘的摇篮曲和启蒙课本。人生处处有真善美、假恶丑,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天真无邪的童稚心灵上留下无痕的烙印。看似一首诗、听似一首歌的,原来不光是繁华京都城南的那些旧事,还有许许多多可以名状的和不可以名状的古老而遥远的小山村、小院落、小屋场日日夜夜精彩或不精彩演绎过的沧桑往事。

    到了上学读书的年龄,王耀楚背上书包,前往邻村踏踏岭的地母庙小学就读。这是一所极其简陋的普通乡村小学,几间破旧不堪的木架子教室,大风起时似乎还有些揺晃。但在乡村孩子的眼里,却是文明和理想的殿堂。每天,他蹦蹦跳跳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看朝霞与燕雀齐飞,听蛙鼓与鸣蝉对唱,吟“众鳥高飞尽,孤云独去寒”之诗句,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感叹。放学回家,他就爬上小木楼,专心致志读书、写作业。他朦朦胧胧,虽然还不知道人类知识的海洋究竟有多深邃、多宽广,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这就是知识就是力量!他瞧不起那些只知道炫耀父母权势揮霍父母钱财不思进取的富家公子哥儿,认为坐享其成终究会坐吃山空;他可怜那些穷困潦倒只知道破罐子破摔临渊羨魚穷不思变的浪荡混混,认为天上不会掉鸡鸭魚肉天下没有白送的酒席。他坚信耕田、读书是世间的两行正业,而且读好书对干其他事业都有好处。他爱上了读书,爱到几近疯狂和如醉如痴的程度。

    初小毕业后,王耀楚考上了县城的鸿基小学念高小。武冈县城不大,但对乡村而言,却是首府,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城周围附近二三十里路以内的乡村孩子,初小一般都在就近的村小就读。村小毕业后,成绩优秀的几乎都考上县城高小进城就读。那时候没有公路,没有公共汽车,只有青一色的石板路。好在从磨石出发,途经王家祠堂、二郎庙、姚家垻、刘家坊、曹家巷、架木桥、望远庵、青茅冲、马家桥,一路都有进城读书的孩子作伴,虽然说不上浩浩荡荡,却也算得上莘莘学子络绎不绝,只是其中辛苦不言而喻。

    王耀楚对这种求学生涯却从来不觉辛苦只觉新鲜。县城高小的学习环境、师资条件、学习氛围,比起乡村小学来,确实是有多远强多远。他已初步领会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姓许的国文老师,每节国文课正课之前,总要讲一个《天方夜谭》里的故事,引发同学们学习国文的兴趣。日积月累,他知道的故事也越来越多,学习国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而且除了课堂认真学习之外,还养成了逛书店的习惯。县城四牌路的马文星堂、国华书店,都成了他常去光顾的乐园。走进那些书店,他就如鱼入江海、鸟归丛林,大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和“登高必自卑”、“一览众山小”之感。

    王耀楚聪颖好学、勤勉上进。1949年回到家乡的全道小学读六年级,高小毕业时各科成绩都很优秀,而且人格品德十分受人称道。第二年春节,他在家里大门上贴了一副自己书写的对联:“建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达成向群众学习的新教育。”这副对联表达了这名13岁少年的美好愿望和志向。一位名叫张文蔚的小学老师根据自己长年的观察和了解,特意写了一首诗赞誉王耀楚。诗是这样写的:

    耀楚天资颖且聪,

    不是废铁是响铜。

    活活泼泼鹏展翅,

    隐隐约约日升东。

    心慈心善清泉水,

    不屈不挠高山松。

    大器晚成谁限量,

    不为木铎为洪钟。

    高小毕业后,王耀楚一举考上武冈县立初级中学,后改名武冈一中。这是一所在全县很有名气的学校。来这所学校深造的,几乎都是全县筛选出来的品学兼优的尖子。走进中学的校园,王耀楚跟所有同学一样,既新鲜、兴奋,又充满紧迫感。说新鲜,也够新鲜的了!统治中国几十年的蒋家王朝,在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投降3年后,也终于摧枯拉朽覆灭了。随着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洪亮的音波,新中国昻然挺立在世界的东方。新的天,新的地,新的学校,新的生活,新的精神面貌,新的理想追求,王耀楚由衷庆幸赶上了叱咤风云的新时代!兴奋是自然的。崭新的时代就像一列奔腾呼啸飞速前行的列车,作为一名热血青年,能从拥挤的人群中脫颕而出登上列车,窗外繁花似锦,田畴、阡陌、村庄、城镇、河流、湖泊、山岳、烟云一一闪向身后,兴奋激动之情怎不油然而生?紧迫感就更是实实在在的了。单说学习成绩吧,小学那点老本早已不够吃了。乡村学生跟城市学生相比,不能不承认有相当的差距。城里的大方,乡村的腼腆;城里的说起话来振振有辞、流利如珠,乡村的口齿含混、结结巴巴;城里的接受新事物多新知识多经见的也多,乡村的虽也读书识字却课外书看得少经见的也少。当然,乡村孩子也有强于城里孩子的地方,那就是性格倔强为人忠厚吃苦耐劳。王耀楚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小目标,即学习城里孩子的长处弥补乡村孩子的短处,要求在一年内缩短距离、二年内持平、三年内全面超过领先。有了目标,还需分解成小目标、小小目标,即具体到某一时间段某一学习内容进步的程度。这样的学习方法、毅力和精神,加上本来就很聪颕发达的天资,何愁成绩不突飞猛进?有人私下里戏谑评论,说这个磨石村出来的蛮子经过如此这般的磨砺,将来必成大器!

    刚进校时,王耀楚对那些从小生活在县城的同学,确实有几分敬畏。他倒不是羡慕别人穿什么牌子的衣服、鞋子,留什么时髦的发型,或是花起零花钱来阔绰,而是写同一篇命题作文时,自己搜索枯肠也找不出几个准确、生动的词汇,而别人却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他知道,以前自己要花不少时间丈量那些石板路,别人却可以浏览好多的课外读物、记熟好多词汇和故事。他懂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道理。如今进了初中,而且是寄宿,那些“脚短路长短量长”的用脚板丈量石板路的时间都可用到学习上,只要沉住气、静下心,一点一点地补,一点一点地积累,通过一年、二年、三年的努力,是一定可以和别人並駕齐驱的。

    那时,王耀楚和他的少年朋友的课余生活也很有趣。据朱石生回忆,“我和耀楚从初中到大学都同窗共读。初中是在武冈县一中读的。校址在武冈县政府附近的皇城坪。之所以叫皇城坪,是因为武冈曾是明朝一位亲王的封地,筑有高大坚固的内外皇城。皇城坪位于内皇城东侧,是诸侯王阅兵点将的广场。在皇城坪,我们曾参加过全县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盛大集会。我们也曾多次登临内外皇城,心豪气爽地纵览城内外壮丽景观。读初二时,学校因故搬了家,迁至离武冈城约十里的赧水西岸一个叫唐富冲的地方。这里,环绕着学校的是山丘和水田。晴天清晨,同学们喜欢到山坡上早读。”“星期天如果不回家,我们有时就去捉鱼。那时田园没什么污染,清澈的水圳中江舌子鱼成群结队,飘忽往来,络绎不绝。就连插了秧的水田里,也有不计其数的鲫鱼和鲤鱼花子飞梭般翔游。我和耀楚选一处合适的小水域,卷起裤脚,捋起衣袖,赤脚下水,用石头和泥巴垒成小水池,然后将池中水戽干,池中无法逃脱的小鱼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耀楚身材高挑,腿长手长,动作敏捷,捕获的战利品总是比我多。捉鱼的全过程其乐无穷,开心极了。”“从唐富冲到武冈城途中有座山岗,山岗上一度老虎出没,先后有好些行人受过惊吓。风声紧时,学校明令禁止寄宿生星期天进城;风声平息后,学校仍要求我们只能在上午九时到下午四时结伴过岗。由于回家心切,也由于少年莽撞喜欢逞勇,我们在风声刚平息的第一个星期天就结伴过岗。记得那是一个初夏的晴天,吃过早饭,耀楚身着皂色衣裤,足穿家制布鞋,腰系罗布浴巾,手持枞木棍棒,俨然一副武士打扮,呼唤都装束了一番的四五个伙伴出发。一路上,大家相互打气壮胆。有的说,那老虎肯定转移到大山老林里去了,因为近来再也没听说有谁见过老虎;有的说,就是老虎没走,大白天也不会逞凶,因为它怕阳光,眼睛总是眯着;还有的说,万一老虎想逞凶,我们手里都有木棍,它一张口就把棍子塞进去,捅烂它的喉咙,它就会立马逃跑。不过,壮胆的话并未能打消大家心里的惶恐和忐忑。我们麻着胆子过岗,幸好只是一次又一次见到迎面而来的行人,全然不见半点老虎的踪影。过完岗,压在心上的石头落了地,大家顿感欣喜异常,象徒步成功穿越了非洲丛林似的。大家还得意洋洋地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许多。”

    他喜欢跑阅览室、图书馆、新华书店,《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大众哲学》等著作留给他深刻印象。他准备了几个专门的小本本,有记录“优美词汇”的,包括同学作文里运用得好的词汇、课文中的好词汇、课外读物上的优美词汇,都工整地抄录下来,他说如果把一篇美文比做一栋漂亮房子,优美词汇就是合格的砖瓦;有记录“优美描写”的句子和段落的,他说这些就有点像门窗;也有记录精短美文的,他说这就是一栋好看的房子。记录下来还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经常看、经常黙读或朗读,直到滾瓜烂熟、铭记于心。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运用,把这些合格的砖瓦、门窗,组合成自己的漂亮房子。当然,还有第四步,就是如何把自己千辛万苦学到的过硬本领、看家功夫,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伟大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可持续发展”。不过,这已经是后话。

    王耀楚非常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说得更贴切些,他首先是能识人之长,到了一个新环境,结识一批新同学,别人一举手、一投足、一启齿,他一下子就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亮点,并迅速地捕捉住,消化吸收成自己的养份。在他的眼中,生活就是一所大学校,真正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七步之内,必有芳草”。其实生活中另一种人也比比皆是,在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行,别人都一无是处、一无长处,因而总是“关起门来充好汉”、“老子天下第一”。他们与人交往,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或者是“鸡蛋里头找骨头”。不过,生活是个万花筒,什么样的人都有,世界才精彩,才成其为“大千世界”。

    王耀楚很尊重老师,很尊重老师的劳动。他是从内心深处把老师当成自己人生的楷模的。在他漫长人生路上,那些闪光的足迹,那些影响了无数莘莘学子的可歌可泣堪为人师表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品德,无不打上当年求学路上遇到的许多一辈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优秀老师的心血汗水的烙印。

    陳白燕,女,语文教员。她对学生亲切、热情,不是大姐姐,胜似大姐姐。夜深人静时,她还在学生宿舍旁边转悠,发现有人讲小话不好好睡觉,她就咳嗽几声,或用手指轻轻敲击窗户,直到重又恢复平静、鸦雀无声为止。倘或有学生踢开了被子,她会蹑手蹑脚、屏住呼吸走近床前,帮你把被子盖好、掖好。讲课时,她轻言细语、声情并茂、错落有致,讲到紧张处,“曹曹切切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讲到静谧处,“春明景和”、“波澜不惊”。听她的课,不仅是一种愉悦,更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石易安,男,语文教员,曾任武冈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他的课堂艺术,怎一个“生动”二字就能形容和概括?听石老师上课,即使是平时不喜欢语文课的同学,也会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叹枯燥的课程会产生如此神奇的魅力!有一位同学总喜欢在课堂上打瞌睡,每到石老师上课时,就有同学设置赌局,说这节课该同学如果打了瞌睡,愿输一碗三鲜饺子。如果不打瞌睡,就算赢,也赢一碗三鲜饺子。武冈城里骧龙桥的三鲜饺子是很有名的,当然有人自告奋勇接招。但接是有人接,就是从来没赢过,设局的人总是稳赢不输。久而久之,再也没人敢接招了,因为石老师上课,是绝对不会有人打瞌睡的。

    这期间,对他影响较大的还有周耕耘、刘文明等老师。

    初中三年,是人生打基础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准确地说,包括小学在内,都是人生的基础期。不过,小学成绩不是很好,初中阶段还可以发愤补上,但初中阶段如果基础再不打好,人生的大厦只怕就很难向相当的高空发展了。以上提到的几位给王耀楚留下深刻印象和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优秀老师,也许他们自己并不介意,在向众多学子播撒知识种子的过程中,心灵的天平并没有刻意倾向过王耀楚。这也可能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的育人效应吧!
新书推荐: 未婚夫失忆后有了心上人 聆听/雨濯 重回千禧当学霸 我真没想穿越啊 守陵娘子山食纪 小天师 宿敌是我的梦男又怎么了 转职成为怪物猎人! 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