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唐天将军 > 第413章 追谥,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书监 天策府,都锦衣卫

第413章 追谥,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书监 天策府,都锦衣卫

    李瑄向文武大臣表明即将要开启以变革为主的时代后,暂未提起其他具体事宜。
    今日是他登基大典,等明日正式上朝,任命新宰相后,再开始提出朝廷策令。
    “今朕登基,天下当庆。十几年来,朕与义父同心协力,如同亲父,惜义父年迈,不胜朝廷实务,传大位于朕,故当拜义父为圣文神武太上皇帝。望诸卿一如既往敬之。”
    李瑄开始告诉群臣,对李隆基的安排。
    太上皇帝,但前面加了“圣文神武”的尊号。
    圣文神武是李隆基当皇帝时众多尊号中最大的两个。
    李瑄将这两个尊号放在太上皇帝前面,也算一片孝心。
    “臣等拜见太上皇。”
    文武百官起身向李隆基行礼。
    他们虽不清楚李瑄所加封号的用意。但关于立太上皇帝的事宜上,文武大臣是无法插手的。
    “众卿平身。”
    李隆基难以用喜悲来形容此时的心境。
    李瑄这不孝贼子终究封他为太上皇。
    但他清楚,这可能是文武百官对他最后一次拜礼。
    今日以后,他将回到兴庆宫中,难以踏出一步。
    华清宫的温泉,大明宫的蝉鸣,都会与他无缘。
    看朝野的态度,李隆基不得不承认,他的时代过去,他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了。
    想要刺杀李瑄更是痴心妄想。
    已经窃取皇位的李瑄,即便暴毙。文武百官也会扶持李瑄的儿子继位。
    “朕之生父宋王,抚育朕长大,教导朕习文练武,谆谆教诲,对朕的恩情,如终南大山之厚重,如沧溟大海之深广。春秋几逝,时光易老,朕无时无刻,不想着秉持孝道。宋王的品性如含霜履雪,渊渟岳峙,朝野人尽皆知,今朕加大位,封宋王为慈德仁孝太上皇帝,望诸卿待之如朕。”
    相比于封李隆基,封李适之的时候,李瑄言语动情,这是真孝顺。
    慈德仁孝,这尊号适配李适之。
    此言一出,朝臣皆惊。
    没想到陛下连封两位太上皇。
    但太上皇加尊号,只是陛下孝感天地,没有权力。
    李适之曾为宰相,含辛茹苦将李瑄抚养长大。
    李瑄又靠李适之的门荫入仕,直接为五品将领。
    当李瑄军功渐重时,李适之又以壮年之龄辞去宰相之位,为自己的儿子让路。
    现李瑄登基称帝,不提高李适之的身份,也会显得不合适。
    “拜见太上皇!”
    李岘带头向李适之拱手拜见后,文武大臣硬着头皮去拜见李适之。
    慈德仁孝太上皇帝。
    百官也渐渐接受这个事实。
    以后李瑄和李适之的父子关系,绝对是历史上“父慈子孝”的第一流。
    “平身!”
    当李适之开口让文武大臣平身后,李隆基才反应过来。
    李适之何德何能,敢与他平起平坐?
    李瑄真会搞事情,等他升天就这么难吗?
    虽然现在太上皇没有丝毫权力,但与分享,还是很别扭。特别是与李适之。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现在李适之是李隆基最恨的人之一,以至于李适之之前做过的事情,在他眼中都异常虚伪。
    现在李隆基只想快点结束此次登基大典,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远离这对令他崩溃的父子。
    他的念想很快就被李瑄满足,李瑄又勉励群臣一番后,登基大典暂且结束。
    大典虽不奢华,但极为隆重。
    当有一日,国富民强,他会举行一次真正的盛典,邀请天下百国的国王、酋长,在天下壮丽的建筑,万象神宫之中。
    当前的大唐在李瑄眼里,只是兵强马壮,威震万邦,当不上繁华。
    李瑄登基称帝的消息,将以最快的速度,传至天下郡县。
    现在南下将领已经就位,正在招兵买马。
    他随时可以组建剩下的九个都督府。
    他知道,江南、山南、岭南等道,会因为他称帝,进行观望。
    事到如今,以长安为主的关中地带,不可能因为李瑄称帝而动乱。
    以洛阳为主的河南地带,是由李瑄率领兵马扫平,也不可能动乱。
    更何况河南、河北已被李瑄免去两年赋税。
    边疆的郡县,特别是陇右河西,是李瑄的基本盘。
    安西、北庭,则以都护府的方式存在,以胡人国家、部落为主。
    他们仰慕强者,天将军已经神话。
    李瑄登基后只是一道安抚的诏书,他们就会派遣使者,将贵重的珍宝,进献给李瑄。
    江南岭南的地方官吏,对朝廷观望,对李瑄反而是好事,只要他们不动乱,就会给李瑄充分的时间。
    在李瑄称帝的第二日,追封生母为孝穆皇太后。
    封李适之的续弦王氏为太后。
    并拟定诏书封裴灵溪为皇后,嫡长子李奕为皇太子。
    于二月十五日进行仪式,文武百官拜见皇后,皇太子。
    二月十六日,李瑄封姜月瑶为贵妃,封长离为丽妃,封霜儿为华妃。
    封次子李淞为燕王,长女李蓁蓁为永乐公主。
    同时下诏为自己的姐姐妹妹封公主,公主以国封,以李玉莹为蔡国公主。
    为兄长封王。
    李霅为许王,李琦为桐王,李季卿为沈王,李琅为庸王……
    李瑄的封号,都是虚封,没有食邑。只有赐田和衣赐、俸禄。
    他以身作则,包括自己的儿女都没有食邑。
    边界是一步步被打破的。
    自大唐立国以来,就有规定大唐公主的食邑不得超过三百五十户,但武则天首次破例封太平公主食邑超过三百五十户。
    而李隆基的女儿太华公主更是食邑千户。
    李瑄已经停止这些食邑。
    即便如此,他也认为臃肿的皇室,衣赐、俸禄,加田产也有点太多了。
    李瑄不想封李适之兄弟的子女,因为李瑄一面都没见过。
    这种凭白无故耗费国家资源,让李瑄想到后世明代的“朱氏天下”和清代“八旗子弟”。
    但这个时代,又有道义上的问题,如果不封,显得李瑄六亲不认。
    于是,李瑄让任宗正卿李霅找县候、县子、县男给他们安排上。
    推恩令,推两次就能把他们的爵位推没。
    关于太子李承乾和李象的追封,也是有必要的。
    因为李瑄要将他一脉连接到太宗皇帝李世民身上。
    但让李瑄头疼的是,李承乾的行径,和小宗代替大宗的行径,使李瑄犹豫如何为李承乾追谥。
    他私下还找宰相们商议。
    谥号分为美谥,平谥,恶谥。
    李承乾美谥肯定会遭受非议,恶谥又显得李瑄不敬重先祖。
    最终,李瑄追李承乾为思皇帝,庙号:怀宗。
    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慈仁知节曰怀;失位而死曰怀;慈仁哲行曰怀;民思其惠曰怀。
    唐怀宗,有一些同情的意味在里面。
    李瑄追封李象稍微好办一些。
    谥号为康皇帝,庙号:孝宗。
    唐孝宗。
    当然,没有当过皇帝的人,和皇帝还是有所不同的。
    最多就是在宗庙的时候,依次排列。
    而李瑄还是大唐名义上的第八帝。
    该封的封完后,李瑄于二月二十日的朝会上,进行拜相事宜。
    现如今宰相只有李岘一个,肯定是不行的。
    李瑄提拔裴遵庆为尚书左仆射。
    为二号宰相。
    将中书侍郎刘晏提拔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
    为三号宰相。
    将京兆尹卢奂提拔为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参知政事。
    为四号宰相。
    将门下侍郎杨绾提拔为侍中,参知政事。
    为五号宰相。
    另外,李瑄提拔张巡为京兆尹,以刚强的张巡,整治关中。
    五位宰相,面面俱到。
    有李瑄一手提拔的心腹,杨绾,刘晏。
    特别是杨绾,从一届白身,十几年一步步成为宰相。
    他如今也才四十岁,是宰相中最年富力壮者。
    从治理边郡就能看出,杨绾对政务得心应手。
    同时,杨绾对礼法、科举有独到见解,并精于鉴别、考察人物。
    而李岘代表宗室,且是素有威望,改革先驱大臣。
    裴遵庆是朝中老臣,资历雄厚,能断大事。
    他是被李瑄从清流大臣中硬生生掰过来的。
    而卢奂比较奇妙,他与李瑄倒不是很亲近,只是尽职尽责,遵从朝廷策令。
    没有人认为卢奂会拜相。
    连卢奂自己都无法理解,本来身体不好的卢奂,在自己拜相的那一刻,也陡然精神。
    父子同为宰相,且素有清名,可当千古佳话。
    李瑄拜卢奂为相的原因很多。
    最重要就是卢奂清廉。正应李瑄提倡节俭,禁止奢靡的作风。
    虽然李岘、裴遵庆、刘晏、杨绾也是清官,但没有像卢奂一样,对自己苛刻,基本上和他父亲一样,把俸禄都让给亲友,自己缩衣节食。
    另外,朝臣中有一部分如卢奂一样,心中对李瑄耿耿于怀的大臣。
    李瑄能用卢奂,向朝臣证明,只要能力足够,任何人都有拜相的可能。
    五宰相制。
    李瑄平衡宰相的权力,让他们轮流在政事堂当值,执政事笔。
    不再是由一个宰相,直接处理所有政务。
    防止宰相专权,也减轻宰相的压力。
    在李瑄的心中,已有一条红线,谁违抗就敲谁!
    秘书监也正式改革,成为李瑄的私人内侍机构。
    以前内侍省宦官能干的事,秘书监都可以去做。宦官不可做的,秘书监也能做。
    连中书舍人,都归属于秘书监下。
    现秘书监为王维,少监为贾至。现秘书监已被李瑄提为正三品。
    其内有常衮、李勉、杨炎、严武、颜季明等年轻的属吏。
    将来秘书监必会有人拜为宰相。
    另外,秘书监中还有监察机构,会奉命出巡地方,职责大于监察御史。
    以后,每有进士及第,必会选择几个入秘书监。
    相当于皇帝的机要秘书,将来一定会优先提拔。
    至于内侍省,暂时管理着宦官,有名无实。
    尚食局、尚药局、尚衣局、尚舍局、尚乘局、尚辇局等,这些皇宫的职位,依旧以正五品待遇。但会进行稍微改制。
    秘书监和天策府、锦衣卫,是在当前能直接绕过政事堂的机构,不受任何管辖。
    其长吏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受宰相推荐。
    即便是治罪,也先由皇帝观看,再交给刑部审理,大理寺复审。
    三月一日。
    李瑄以皇帝兼天策上将的身份,宣布对天策府的改制。
    原本的天策府属吏,现皆已位极人臣。
    现在天策府设中央军校,由皇帝兼任校长,任命兵部尚书封常清兼任祭酒,按照李瑄的方针,进行军事训练安排,和思想教育。
    每年武举及第者,不必再经过经过兵部铨选,直接进入中央军校学习三年,然后任命到各都督府为低级将领。
    同时,武举不仅录取武进士,还增录武举人,增加入中央军校的名额。
    另外,各地都督府的副都督、主将、裨将、郎将、衙将,也会以地区为单位,入中央军校,进行短期的培训。
    所以中央军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机构。
    但李瑄不会重新大兴土木。
    他会选一座宫殿,改造一下,作为中央军校的驻地。
    中央军校的教师,也会从军中老将中选择。
    李瑄会经常到中央军校执教。
    天策府中,中央军校只是一个机构。
    另外,天策府掌管所有禁军,包括天策卫、羽林军、龙武军、飞龙禁军、皇家马厩。这些是皇帝的直属兵马。
    等完成除贱为良运动后,还会增加禁军数量,并将神策军调遣至长安。
    天策府,又设枢密院,参谋军事,调动全国兵马。
    枢密院分十房,各领其事。
    任何都督府征伐,必须由枢密院军令。
    枢密院与军校紧密交流,各种训练方式、驻军布防,都会第一时间,由天策枢密院,传至全军。
    都督必须执行。
    设辎重院,管理后勤。
    辎重院设八房,分别负责诸都督府调军建设,统计和审议各都督府的钱粮、衣赐、兵甲等军费消耗,负责在战事组织农夫、团练,与地方、户部对接钱将事宜,将新兵带入都督府等,另外就是统计各都督府军屯和营田。
    设兵器院,管理兵甲。
    兵器院分八房,负责建筑攻城器械、弓弩兵器、战车盔甲等,并通过诸都督府审计,分配诸军。
    任何一具铠甲、兵器,将更严格事实,实名建造制度。
    使用的士卒,也必须登记自己的名字,无故丢失者重惩。
    押蕃院,分四房,负责唐军与诸胡部落的紧密联系,统计诸胡兵马,在战事可调动的具体数量。
    以确保以大唐为主的蕃汉体系。
    监察院,分四房,区别于御史台。监察院作为纯粹的军事机构,负责监察军队纪律,确保都督府不会违抗天策府命令。
    天策府的改制,分担了兵部的压力。
    也使天策上将完全拥有兵权。
    趁着李瑄有无上权威的时候,大幅度削弱都督府的权力。
    同时,天策府也成为各地都督的升迁机构。
    都督升迁,不仅仅可以成为兵部尚书、侍郎,也可以成为五院长吏,或军校祭酒。
    一旦军衔设立,他们的军衔也一定会高于都督。
    当前,李瑄只是让张兴主持,一点点将天策府的框架搭起来。
    三年后,开始升迁都督,到达诸院之中。
    天策府和秘书监的改革,大臣们只意识到皇帝在加强权力。
    还有就是军政分家。
    以后御史台都没有资格去插手军队事情。
    李瑄没有大的调动变动,只是在制度上打下根基,然后在两三年后填入。
    如果没有足够的威望,肯定不能这么改的。
    这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
    但文臣武将又无法去反驳李瑄设立的天策府。
    安禄山叛乱刚发生。必须加大都督府约束力。
    这种约束,使边将没有召兵权,没有财政权。
    但如果忠心耿耿,他们掌征伐之事,比以往会更加流畅。
    登基以后,李瑄于三月十五日,颁布新常平新法。
    还年初的时候,商议的事宜,不单单有常平粮仓、常平盐仓,还要用十年时间,做到常平百货。
    慈幼堂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出。
    现大部分郡都有慈幼堂,只是看郡守如何看待。
    现更加严格对待慈幼堂,并将其视为官吏考核的政绩。
    五年以内,每个县必须有慈幼堂。
    且义仓与慈幼堂联系在一起,可以从义仓中直接取粮食,周济慈幼堂。
    安禄山叛乱发生,但有一点值得庆幸。
    当初李瑄拜相的时候,捐献两千斤黄金,建立的济生堂已经近十年。
    按照计划,由大医陈藏器和王冰主持。并从皇宫调遣诸多御医。
    每年都招收数百名学生,并首次招收女医者。
    这个时代的学生学医非常认真,不少成材。
    这些医生中,有军医,还有妇科。
    军医学成后,颁发济生堂身份牌,会以极优的待遇,调遣至诸都督府。
    其余医生,则开始到达郡府,在郡设立济生堂,培养郡内的医生。
    李瑄要求太守府必须倾斜钱粮给郡的济生堂。
    如果不足,则朝廷会补贴。
    接下来,长安的济生堂,每一年都有数百名医生毕业。
    郡府中的济生堂,最少得十几名医生作为老师,因为他们刚出师,还要互相学习。
    他们培养的学子,如果有优秀者,会送往长安再造。
    而郡济生堂培养的医生,多会在各县,各乡里开设医馆。
    现在大唐医学界面临的严峻问题,依旧是过高的婴儿夭折率。
    李瑄需要济生堂中培养的医生,亲身去乡里言传身教。
    新的常平新法公布后,文武百官本以为李瑄会颁布考成法、一条鞭法,宰相们私下在商议此事,如何完善。
    但李瑄却只字不提。
    他现在更在意整饬吏治、河北河南的恢复、慈幼堂、济生堂,以及道路修建的事宜。
    王公大臣,一度以为李瑄要选择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豪强大族松一口气,他们也不希望李瑄打破之前的秩序。
    之前李瑄当天策上将、秦王时候,江南豪强甚至还建筑坞堡准备自守。
    毕竟李瑄的狠辣是出了名的。
    没有豪强大族想将百年基业拱手相让。
    好在李瑄安分,似乎还像李隆基在位时一样,江南岭南赋税收不上来,也不太在乎。
    不过也有一些豪强嗅到危机。
    因为李瑄取消了郡兵。
    众所周知,豪强大族最容易滋生于郡兵之中。
    天下郡县,有一个算一个,郡兵的将领无一不是豪强大族子弟。
    而解散郡兵,对豪强大族打击巨大。
    但李瑄以剿贼的名义,令十万大军南下。
    太守哪敢不听命令?
    现豪强大族只能掌控一些县卒。
    相比于郡兵,县卒一个县也就一二百人,缉拿盗贼还行。
    嗅到危机的豪强,也不免会联系党羽,齐心协力,对抗可能到来的暴政。
    李瑄迟迟不动,是在做充足准备。
    四月十日,李瑄召锦衣卫指挥使廖峥嵘到甘露殿。
    “臣拜见至尊!”
    廖峥嵘入殿向李瑄一拜。
    从曾经的游侠,以刺杀吐蕃金字告身将领为起始,到现在的虞国公,不可谓不传奇。
    当上锦衣卫指挥使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与文武百官断开联系。
    他只听一个皇帝一个人的命令。
    自天宝六载起,李瑄就将锦衣卫手册写给廖峥嵘。
    他现在是最会搞锦衣卫,最会监察文武百官的人。
    李瑄已经抓到数十个地方太守、二百多县令的黑料。
    其他官吏更是不计其数。
    甚至还有李瑄亲信官吏的贪污受贿证据。
    只是被李瑄压住。
    他刚掌权,亲信还是不能动的。以后再收拾他们。
    李瑄眼中不揉沙子。假如李岘在相位上变得利欲熏心,李瑄将来定会清算他。
    只要有能力,李瑄不吝啬宰相的位置,甚至封郡王都有可能。
    但是那些士族,与李瑄没有关系的太守县令,长史县丞等,动不动阳奉阴违,把朝廷的策令,告诉豪强大族。
    帮助豪强大族隐瞒户口,鱼肉乡里。
    李瑄是不会放过他们的。
    他明白现在的他是“军政”时代,他牢牢掌握的中央军、都督府军,超过七十万。
    除了波斯王国外,他能直接号令的胡人部落兵马,也超过三十万。
    必要的时候,李瑄能将胡部调到中原。
    这些兵马,待遇优渥,自然不能去加剧财政。
    那就只能是向豪强大族开刀。
    “不必多礼,峥嵘,现在各郡县锦衣卫人数有多少?”
    李瑄请廖峥嵘坐下,挥手让宫女上茶,并向他询问道。
    “回至尊,臣改编原来的常平新兵,新募退伍士卒、人员,现锦衣卫总计有十八万人,按照至尊的吩咐,锦衣卫只招募退伍士卒、游侠、佃农、平民、奴隶,无一豪强大族。”
    廖峥嵘向李瑄回答道。
    (本章完)
新书推荐: 从女王降临开始崩坏斗罗 全职法师:从独眼魔狼开始进化 诸天无禁忌 斗罗:从武魂时之虫开始 回眸医笑,冷王的神秘嫡妃 大国贸易,从海上行商开始崛起 家父是康熙 他给的实在太多了 前夫哥他老实本分 神尊她知道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