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唐天将军 > 第394章 安禄山的最后一搏,李瑄到来

第394章 安禄山的最后一搏,李瑄到来

    “一天一夜,连个渡口都拿不下,你们还想回到范阳吗?”
    黄河古渡侧的高坡上,安禄山红着眼睛,大发雷霆。
    生路被断,让安禄山无比忿怒,他背上的皮肤干裂,剧烈的疼痛使他暴躁。
    此时,安禄山的眼睛模糊,视力一降再降,他甚至已经看不清黄河对岸。
    最多努力看到舟影摇晃。
    他只能从麾下的禀告中得到一些战况,而结果,一再令他失望。
    当黄河对岸传来群马嘶鸣的声音,当东面狼烟滚滚。
    彻底将安禄山逼向绝境。
    放弃洛阳,奔走老家范阳。
    到头来竟然是一条绝路,这怎能让安禄山忍受?
    早知如此,就应该守卫洛阳城,最起码可以依仗高城,多享受一段时间。
    “黄河古渡的守将是谁,他们为什么没有打造足够的船只,耽误我大军渡河?”
    在麾下文武战战兢兢的时候,怒不可遏的安禄山大吼一声。
    没有人敢吱声,但安禄山突然盯着阿史那承庆,杀气腾腾。
    “回陛下,黄河古渡的守将是申子贡和康文景。”
    阿史那承庆只能上前几步,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来人,把这两个无能之人砍了。”
    安禄山当即下令,发泄怒气。
    大臣们害怕被牵连,不敢求情。
    “遵旨!”
    禁军出列,前线军中出现一阵骚动,还有求饶声、惨叫声……
    “启奏陛下,已斩申子贡、康文景。”
    不一会儿,禁军提着申子贡和康文景的脑袋,出现在安禄山面前。
    安禄山摆了摆手,让禁军将二将的脑袋拿走。
    百官噤若寒蝉,特别是一些文官,面色苍白,瑟瑟发抖。
    “看见没有,如果我们不效死命。他们的结局,就是我们的结局。身首分离,连阴间相见的机会都没有。”
    安禄山向文武百官说道。
    说话的同时,他还看向李归仁和孙孝哲。
    让他们二人率领精锐去破郭子仪、李广琛的兵马,却灰溜溜的跑回来。
    安禄山差点杀死李归仁和半个儿子孙孝哲。
    李归仁的曳落河是他最精锐的力量,理智告诉安禄山,他绝对不能换将。
    而且李归仁还是燕军中勇武第一人。
    “臣等誓死追随陛下。”
    文武百官赶紧向安禄山一拜。
    “现在我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生死同连于一线。当初回纥只是在白亭海阅兵,却惨遭摧残;你们这些部落已背叛大唐,在大唐境内烧杀抢掠。如果李瑄此战胜了,必屠了你们的部落,你们也将永远埋骨在这里。死中求生,而不是畏惧死亡。”
    安禄山又向铁勒诸部、六胡州、靺鞨、同罗、室韦等部将领、酋长说道。
    契丹、奚已经被安禄山实际上吞并,更容易遵从安禄山的意志。
    通过麾下的禀告,安禄山得知同罗精骑几下就被辛云京打退,他知道同罗精骑已经失去胆气,这不是好兆头。
    安禄山虽然绝望,但他没有放弃。
    当初他偷羊被抓的时候,刑刀距离他脖颈只有几寸,眼看身首分离,却被他的机智化解,更是因祸得福。
    “我等也不会退去,听从陛下的指示。”
    靺鞨、室韦等部的将领、酋长面面相觑后,拱手说道。
    安禄山说得不错,他们犯下罪行后,很害怕李瑄。
    李瑄是出了名的强硬派,对待胡人国度从来都是重拳出击。
    即便投降李瑄,也会被当成奴隶看待。
    当初投降李瑄的吐蕃士卒,至今还在囚笼之中,无数人死于开山辟道的路上。
    诸部不甘心这样的落幕。
    “陛下,大吉啊!当年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和我们今日何等相像。唐军主力将在这里汇聚,只要打败李瑄,我们便不用回范阳,可反败为胜,坐拥天下!”
    就在这时,高尚向安禄山亮出龟壳,和他也看不懂的卦象,向安禄山表示出战必胜。
    安禄山听过太多这样的话,他只是瞪着高尚,并未答复。
    “陛下,今日之处境,就像东吴之赤壁,东晋之淝水。士卒们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必然可将唐军打败。”
    严庄也拱手出列,不仅是给安禄山说,还在给文武百官、诸胡部落说,为他们鼓舞士气,拿出拼死的勇气。
    “今如是,众皆王侯将相。朕与诸位共存亡!”
    安禄山即便看严庄、高尚不爽,也顺着他们的话说道。
    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士气。
    不能渡黄河,不是要杀出重围,而是向唐军亮剑,完成一场反败为胜的战斗。
    让他在荥阳的黄河古渡,书写传奇。
    “崔将军,令士卒停止进攻黄河古渡,在此背河列阵,与唐军决战。”
    安禄山不顾众人脸上的迟疑,向崔乾佑下达军令。
    一支军队,数十种态度,目标混乱,士卒想着怀中的宝物。
    这不是安禄山三言两语,就能万众一心的。
    想像韩信背水一战,以安禄山为主的燕军,又缺乏太多东西。
    被动会一直持续下去。
    “遵命!”
    崔乾佑领命道。
    这里的士卒都算精兵,他有一些操作空间。
    他不敢保证什么,唯有全力以赴。
    “陛下,请恕我直言。如果李瑄的主力全至,围而不攻,我们是否要主动出击呢?”
    就在这时,张通儒提出这个问题。
    他一直在潼关陕郡,深知李瑄领兵之要。
    穷途末路下,不能墨守陈规。
    李瑄得到洛阳含嘉仓的粮草,哪怕有几十万大军,也耗得起。
    而燕军如果被围,不久后就会绝粮,士卒的士气也会土崩瓦解。
    “臣认为我军若筑营防守,唐军八成会围而不攻,像在陕郡一样有定力。我们没有拖下去的资格。”
    张通儒见安禄山犹豫,缓缓说道。
    他觉得这种可能性最大。
    张忠志率领的一万士卒刚发生哗变,斩杀大将。
    一旦陷入逆境,他们一定会再做出危险的事。
    “陛下,现在麾下骑兵超过六成,一味防守,这些精骑的优势将全部失去。胡人非汉人,他们下马作战,远远不如汉人。”
    大将田乾真向安禄山点明这一点。
    他一直是主战派,一身武力,无用武之地。
    他不想在最后一刻,还憋屈地固守。
    “张侍郎,你有何计策?”
    安禄山终于开口,向张通儒问道。
    他的第一想法,确实是在黄河背水列阵,让唐军来攻。
    经过张通儒一分析,安禄山又觉得唐军会主动进攻的概率微乎其微。
    一旦唐军主力皆至,将他们堵在这里。
    届时就是他们主动进攻唐军的营垒,困难重重。
    “回陛下,我们只有先下手为强,进攻东面的郭子仪。”
    张通儒向安禄山回答道:“待攻破郭子仪,再与从西面赶来的唐军战斗。”
    现无法渡过黄河,只能通过以多打少,分而歼之的战术。
    总的来说,西面郭子仪的兵马最弱,其间参杂着大量的乡勇,郡兵。
    以燕军十万精锐,定可在一天之内拿下。
    “恐剿灭郭子仪、李广琛后,士卒疲惫,难以继续。”
    安禄山犹豫不定。
    他还未探测到灵宝的唐军何时会到。
    但没有兵马阻拦,唐军骑兵长驱直入,非常迅速。
    “臣知如此,但别无选择!请陛下三思。”
    张通儒再次向安禄山一拜。
    “崔将军,武将军,田将军,尹将军,你们是名将,觉得这样如何?”
    安禄山将问题抛给更专业的汉人主将。
    在安禄山麾下,往往是崔乾佑、武令珣、田承嗣、尹子奇担任主帅。
    四名大将听到张通儒的阐述后,已更倾向张通儒的话。
    结合过往,李瑄一定会将他们围在黄河边,等待他们崩溃。届时兵仙来了都难救。
    “臣赞同张侍郎的计策,主动进攻郭子仪、李广琛。正好以他们的血,鼓舞大军士气。”
    武令珣向安禄山回答道,表示赞同。
    “臣附议!”
    尹子奇咬牙同意。
    除非长翅膀飞回范阳,否则他们没有选择。
    崔乾佑和田承嗣也相继同意。
    他们要将郭子仪和李广琛的杂牌兵击溃,调整修养,迎接更惨烈的战斗。
    “既如此,准备进攻郭子仪。”
    安禄山又通知靺鞨、室韦等将领,准备进攻。
    说完,安禄山又跪地向天一拜,口中念念有词。
    平时,他只是假装信宗教,笼络麾下的粟特人。
    现在,他真心发下誓言和宏愿,让神灵保佑他此次胜利。
    安雄俊、安太清、何数、何思德、安武臣、康杰、康阿义屈达干、康孝忠等粟特将领也如安禄山一样,虔诚一拜。
    完后,又神神叨叨地起舞,这是一种祭祀之舞,很悲伤。
    这一路来,粟特将领已死太多。
    少顷后,安禄山在张通儒、阿史那承庆的辅助下,开始布置。
    令李归仁继续率领曳落河,伺机冲阵。
    令孙孝哲、王武俊、安雄俊、蔡希德各率领靺鞨、室韦等胡部骑兵,冲锋攻击。
    令田乾真、田承嗣、安太清各率领燕云铁骑,听从主帅军令,剿灭唐军轻骑。
    令尹子奇率领步兵进攻唐军西面。
    令张忠志率领步兵进攻唐军南面。
    令武令珣率领步兵进攻唐军东面。
    崔乾佑亲自指挥进攻唐军北面。
    阿史那承庆和阿史那从礼则率领最后一万兵马,拱卫安禄山,同时防止河对岸的唐军支援。
    探马继续打探东面动向,一有风吹草动,立刻禀告。九万大军开动,分工明确扑向郭子仪、李广琛、辛云京的八万大军。
    河对岸的车神塞眼睁睁地看着燕军调动,难以渡河支援。
    而且他麾下兵力不足,即便侥幸过河,也无法起到决定性的胜利,只能静观其变,防止燕军再试图过河。
    “叛军想趁秦王到来之前,将我军击败。”
    郭子仪一眼就看出燕军的意图。
    “我们需将准备的战车、鹿角推出,大军呈防御阵势。秦王不日就能赶到,届时叛军必灰飞烟灭。”
    李广琛回答道,他们一直与李瑄保持联系。
    他们的士卒虽然不比叛军少多少,但双方骑兵差距甚远。
    而且叛军的兵甲比唐军更精良。
    郭子仪、辛云京、李广琛的麾下,以河西、陇右、朔方、河东为主要。
    而这四个边镇的装备,盔甲,都不如西域军。
    西域军是李瑄造反的核心,李瑄尽可能多地装备神臂弩,拥有超高的被甲率。
    “我军最好也背河而守,这样压力会减少一些。”
    郭子仪同意李广琛的意见,大军展开防御阵形。
    此地距离黄河不到两里,唐军有调度的时间。
    他们早就防备着燕军的铁骑,所以在行军过程中准备大量的鹿角,放在战车上。
    这可以减缓燕云铁骑的冲击。
    唐军到达黄河南百丈以后,李广琛向辛云京说道:“河陇的骑兵,由辛将军统领,不求击破叛军铁骑,只要能拖住他们即可。”
    “明白!”
    辛云京点头,轻骑游射,是他最擅长的。
    想当年,他跟随秦王金戈铁马的时候,统领轻骑的基本都是他。
    他会将队伍中的铁骑和轻骑分开,互相策应,拉扯叛军。
    郭子仪将朔方骑兵交给麾下大将唐朝臣。
    唐朝臣虽年轻,但善骑善射,膂力绝众,是统领骑兵的不二人选。
    郭子仪吩咐唐朝臣也以游射为主,尽可能地吸引燕云铁骑的注意力,以减缓主力的压力。
    唐军到黄河边,仅用半个时辰,就将鹿角、战车等布置在外围。
    李广琛认可老谋深算的郭子仪,将自己的麾下也交给郭子仪指挥,让郭子仪统一布阵。
    郭子仪是天下间为数不多能统帅十万大军的将领,他结合各部战斗力,分配驻扎。
    每一方面,皆面面俱到。
    最终,大军五百人为一个方阵,分成一百个方阵,在三面拱卫。
    同时,中心还有二十五个方阵的预备队,随时支援各方。
    辛云京、唐朝臣率领骑兵,离开主力军阵数里。
    如果叛军追击,他们就游射逃跑。
    如果叛军不追,他们就主动出击骚扰。
    “轰隆隆!”
    叛军的燕云铁骑和诸胡骑兵先至。
    他们分成八路,每一路,都似有万骑,像是一条长龙。
    大地在震颤,黄河在摇晃。
    唐军中,有众多郡兵、乡勇,看到尘土遮天蔽日,不免有些慌乱。
    “有的将士戍边四十年无计,我们何等幸运,能领到这份军功。秦王不会吝啬赏赐士卒,得到勋爵的高低,就看这一战如何出力。”
    “安禄山穷途末路,此定鼎之战。明日以后,叛贼覆灭,中原光复,天下太平,这样的机会恐不会再有了。”
    “我们既是为了保家卫国,也是为了荣华富贵……秦王率领百万大军将至,在此之前,可多杀叛贼……”
    郭子仪动员麾下士卒,让他们不要慌张、恐惧。
    哪怕是乡勇,杀死一个敌人也会和边军一样的奖赏。
    之前李瑄从长安运输金银珠宝到河北,河东军、朔方军已经得到过一次赏赐。
    许多将领因常山之战、九门城之战、嘉山大捷加官进爵。
    特别是河北的乡勇,家乡被扰乱残害,心中憋着怒火。
    叛军再凶残,不过是一条命,箭射中会死,刀劈中会亡。
    再说,他们不是孤军奋战。
    秦王率领百万大军入中原,否则安禄山也不可能逃出洛阳。
    经过唐军将领的一番传话,士卒们严阵以待。
    盾牌、长枪、弓、弩,全部准备到位,等待叛军的进攻。
    可惜时间有限,无法驻营寨。
    “杀!杀!杀!”
    燕军骑兵到来以后,见唐军拒马、战车,又排列整齐,不敢冲阵,将冲阵的任务交给步兵。
    他们留有一部分铁骑,等待时机。
    孙孝哲、王武俊等率领诸胡轻骑,去追击辛云京、唐朝臣。
    灭掉唐军骑兵,等于斩断唐军一臂。
    寡不敌众,在叛军冲来之前,辛云京、唐朝臣率部向东南。
    虽是逃亡,但阵形不乱,可以回首反击。
    紧随着叛军骑兵后方,大量的燕军步兵赶来。
    步兵的任务不一定是冲破唐军阵形,而是移除战车、拒马,找出破绽,给叛军铁骑冲散唐军阵形的机会。
    此时已经是黄昏,落日余晖洒满大地。
    燕军争分夺秒,不会因为此是黄昏而止步。
    最西面,尹子奇率领步兵最先到达。
    由于唐军北面靠黄河,未有暴露,崔乾佑将进攻北面的步兵,也全部交给尹子奇,让他务必尽快攻破。
    “打败唐军,我们就回到家乡。否则死无葬身之地。不要奢望投降会被得到宽恕,李隆基早就下令处死我们,将我们的家人充为奴婢。”
    尹子奇在下令冲动前,鼓动士卒用命。
    这种情况下,叛军处于想活命,又不想用命的阶段,士气非常虚。
    但他们知道尹子奇说得在理。
    投降是死,只能搏一搏。
    几乎每个燕军士卒都在叛乱中犯下罪行,这是他们畏惧投降的原因。
    而且当今执政的是李瑄,这是眼中不揉沙的人,连自己的堂兄都杀,六亲不认。
    燕军壮着胆子,迈着沉重的步伐,冲向东面方阵。
    大盾,攻阵长矛。
    队伍的缝隙中,还有强弩手。以应对唐军的强弩。
    他们如汹涌的潮水一般,铺天盖地席卷。用喊增加自己的勇气,震天动地。
    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刀枪在残阳如血下闪烁着寒光。
    “咻咻咻……”
    一百步外,唐军的弓箭手阵形,最先向燕军抛射。
    箭矢如密集的雨点一样,向燕军打去。
    “铛铛铛……”
    但多被燕军用盾牌和铁甲挡住。
    又进五十步,双方强弩开始攻击,他们都在瞄准彼此,互有伤亡。
    总的来说,在弓弩对射中,作为守势的唐军是更占优势的一方。
    这种局面,等叛军摸到鹿角的那一刻,开始变化。
    燕军必须先拔出深扎在泥土中的鹿角。
    但鹿角上密布尖刺,手根本放不上。
    燕军只能用长矛去合力挑。
    在这空隙间,唐军的强弩再次发力,先压制燕军的强弩手,再瞄准射击最前方的燕军铁甲士兵。
    使不少燕军士卒喋血阵前。
    唐军的大枪齐出,可以捅到挑鹿角的燕军。
    虽然他们穿着铁甲,但数枪齐至,总会找到机会。
    金铁的碰撞声,不绝于耳,燕军士卒接连不断地倒下。
    一直到天黑,他们才用命将鹿角挪开一部分。
    将沉重的战车推开更难。
    燕军与唐军枪矛对攻,准备压制唐军,将唐军赶出战车范围内,再试图将战车挪出战场。
    在漫长的战线上,燕军只要攻破几处阵形足矣。
    这样的方阵,往往牵一发动全身,几处攻破,对唐军来说就是致命的。
    更何况,外围还有众多燕军铁骑虎视眈眈。
    天完全黑下的时候,燕军已经完成三面同攻,战斗更加惨烈。
    两个时辰后,所有鹿角都被移除,战车前铺着厚厚的尸体。
    范阳军、平卢军的凶性激发以后,知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纷纷用命。
    唐军的死伤也在逐步增大,毕竟综合素质比燕军差不少。
    哪怕乡勇、郡兵士气再高,也无法弥补与精锐边军的差距。
    唐军死伤士卒,会迅速被抬下去,后方士卒递补。
    战线还是被他们牢牢掌握,不给燕军铁骑冲击的机会。
    燕军轮换攻击,唐军也有足够的兵力轮换。
    为鼓舞士气,郭子仪在阵地中点燃数百团篝火。
    厮杀声中,篝火照亮夜空。
    熊熊火焰,让唐军军心稳定,有条不紊地进食,还有烤肉的香味散发出。
    数万大军结阵,而燕军攻阵步兵虽精锐,但数量远低于唐军步兵,岂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燕军的骑兵,与辛云京、唐朝臣一番逐战,并未占到便宜。
    他们害怕是计,又不敢离开战场太远。
    不过王武俊认为只要赶走唐军骑兵,等待步兵被破即可,没必要冒险直追。
    辛云京率轻骑骚扰的时候,王武俊、孙孝哲等只是稍微追逐一番,他们未离开战场三十里。
    蛾眉月高挂,天空中繁星满天,与战场上的篝火相映衬。
    两方军队厮杀已经进入子时,喊杀声震碎了夜的寂静。长矛长枪你来我往,在黑暗中交错,溅起的鲜血似一朵朵妖冶的绽放在夜色里。
    战鼓如雷,震颤黄河波涛,怒吼咆哮。
    忍无可忍的崔乾佑令燕云铁骑,在他自以为的薄弱处发动一次骑兵突袭。
    那里的战车被毁掉,但唐军士卒用长矛大盾挡住骑兵冲击,使得数百骑死伤在防线上,不得不退回去。
    战场焦灼,燕军想快速冲破唐军的梦想再次破灭。
    不远处,在士卒拱卫下的安禄山急得跳脚。
    他不断地催促崔乾佑破敌,传令的使者项背相望。
    正是因为安禄山的催促,使崔乾佑动用骑兵去冲击阵形未乱的步兵,等同送死。
    “报……启禀陛下。东面三十里外,发现大批唐军骑兵,他们星夜赶程,向战场方向驰来……”
    (本章完)
新书推荐: 魔甲兵魂 今生才是第二次 七零:为活命我强吻了最疯反派 铁树银花 异度乐园 一声 替补演员 咸鱼天师他甜度超标 宠儿 钓系美人成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