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其他小说 > 初唐峥嵘 > 初唐峥嵘 第332节

初唐峥嵘 第332节

    “凌先生。”
    “朱娘子。”凌敬意外朱氏突然登门,笑道:“适才得知,恭喜了。”
    朱氏呵呵笑道:“大郎终有今日,亦要谢过先生之助。”
    我还真没帮上什么忙……凌敬有点脸红,要不是脸皮厚都要渗出来了,沉吟片刻后低声道:“朱娘子但可放心,怀仁得陛下青眼,又有平阳公主为援,他日无碍。”
    朱氏知道凌敬说的是闻喜裴氏,这块在两三年前看似庞大的拦路石不知不觉已经被踢开了。
    影影绰绰的聊了几句,朱氏笑着提起正事,“大郎册封郡王,延寿坊的那栋宅子上的匾额理应换一换……”
    凌敬捋须笑着点头,他在山东成名多年,少年时就以书法闻名。
    朱氏换了口气,继续往下说:“听大郎提起过,弘文馆有位学士书法闻名天下……”
    凌敬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作势沉吟片刻,突然话锋一转,“列入宗室,册封郡王,怀仁作如何想?”
    朱氏眨眨眼,“自然欣喜万分,还让人拿了钱去买羊。”
    对此,李善只担心朱氏想不开,他自己是无所谓的,非常的无所谓。
    前世李善对所谓的家族就没什么归属感,这一世也差不多……呃,因为李金才,族人都被杀得差不多了。
    更何况,对于穿越者来说,历史上从唐朝往后数,还有五代十国,还有辽金蒙元,接着还有满清入关,血脉混杂……在这个时代随便找个姓李的,说不定都是李善的多少代祖宗呢。
    “什么都没说?”
    朱氏想了想,“初归家之时,神色有些古怪……但只说陛下恩重。”
    凌敬这下好悬没笑场,他和李世民都对此有一致的判断,陛下是拿李善去顶锅的……以他对李善的了解,这厮八成被气得跳脚呢。
    凌敬又问了好几句,朱氏一一作答后将话题转了回来,“弘文馆那位……”
    “可是虞伯施?”凌敬有些无奈,但人家虞世南的书法的确是比自己强。
    虞世南乃名门之后,沉静寡欲,先后拜师于顾野王、徐陵门下,后又拜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为诗,深得大小王真传,自此书法独步海内,名望极隆。
    所以,凌敬第一个就想到了这个人,虞世南先后出仕于宇文化及、窦建德,虎牢一战后入天策府任记室参军,为弘文馆十八学士之一。
    朱氏迟疑了会儿后摇头道:“去年初大郎曾经向其求过书作,记得是姓褚。”
    “褚希明?”凌敬眉头一挑,同为十八学士的褚亮也擅书法,而且早年与虞世南、欧阳询、徐陵、顾野王等擅书法的名士交好。
    犹豫了会儿后,凌敬摇头道:“褚学士年近七旬,年后卧床不起,难以持笔……”
    “不对啊。”朱氏诧异道:“大郎说那人未过三旬。”
    “什么?”
    “大郎赞其书法独到,后世传颂,必不弱于欧阳、虞公。”
    凌敬脸色微变,“怀仁说的是褚学士长子褚遂良……”
    “对对,就是此人,怀仁这两日匆忙,后日就要启程,拜托凌先生了。”
    凌敬一口应下,笑着将朱氏送出门,脸上神色有些古怪,他记得就在去年末一次聚宴中,秦王殿下赞褚遂良书法独到,恰巧在场的欧阳询放眼,他日此子当与其、虞世基齐名于世,虞世基亦认可此言。
    那是自然,欧阳询、虞世基、褚遂良和后来的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就是因去年末此事,褚遂良方名声鹊起,但李善却是去年初向褚遂良求字的。
    凌敬工于书法,不敢与欧阳询之辈相较,但也算有些眼力……我都看不出来,你书法跟狗爬一般的,居然能看得出好坏?
    第五百二十四章 敲竹杠
    站在崇仁坊外。
    背后有丝竹之声传来,满怀心事的李善回头看了一眼就立即转回去……可惜还是迟了,三两个青年惊喜的呼道:“怀仁,快来,快来!”
    “今日有桃花献舞,怀仁兄可有新诗?”
    李善无奈的回头瞪了眼,笑骂道:“终日混迹于此,信不信某向高公、长孙公告一状!”
    几个青年都是长孙家、高家的子弟,年纪小的如高履行、长孙冲不吭声了,年纪稍大的长孙某干笑着凑上来,挤眉弄眼的说:“怀仁今日册封郡王,如此大事,必要……”
    “闭嘴!”李善凑近低声笑道:“上次去德谋兄拜会,为此颇受长孙叔母训责,听说秦王妃都知晓了。”
    看这厮不吭声了,李善问道:“怎的在此?”
    长孙某指了指崇仁坊,“四叔就住在崇仁坊。”
    李善无语了,一出门……都不用拐弯就能直接进平康坊,这位置选的真好。
    聊了几句后,长孙某、高履行等人目送李善走进一处不大的建筑中,那是前隋炀帝时期为迎接四方外族宾客修建的四方馆,隶属于鸿胪寺。
    高履行呃了声,“怀仁兄不是又要去寻那欲谷设的晦气吧?”
    今日宫内,李善一脚踹翻欲谷设一事,早就传的沸沸扬扬了。
    高履行的猜测当然不对,李善怎么可能那么无礼,他顺道而来的。
    “思摩兄。”李善笑吟吟的和闷闷不乐的阿史那·思摩打了个招呼,“都收拾好了?”
    阿史那·思摩莫名其妙,但不敢失礼,“馆陶县公此言何意?”
    “思摩兄,小弟……”
    仅仅是一个称呼,阿史那·思摩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但随即他双眼圆瞪,“册封郡王?”
    “不错,中书已然用印,列入宗室,册封邯郸郡王。”李善笑道:“所以小弟特来致谢。”
    “小弟本藉藉无名,河北一擒,名声鹊起,雁门一战,册封郡王,如此重恩,如何能不亲临致谢?”
    也就是欲谷设回四方馆后一直躲在屋子里,不然得一口血喷出来……阿史那·思摩长叹一声,“足下口舌之利更甚刀剑,何必如此,何必如此?”
    “应该的,应该的。”李善轻笑道:“某后日启程回代州,让他收拾收拾,随某上路吧。”
    阿史那·思摩脸色大变,“唐皇未言此!”
    “今日陛下重赏,某一时忘了禀明。”李善眼角余光瞥见一位身穿七品官袍的青年走近,嘴巴却没停下,“思摩兄放心,明日禀明,必让尔等随某北上。”
    阿史那·思摩大急,其实在颉利可汗上位后,他很不得重用,此次前来,主要是因为他当年和尚未起兵时候的李渊有一份交情,如果让欲谷设被押去代州,饱受蹂躏,自己实在下场堪忧。
    也不管旁边的那七品官员,阿史那·思摩拽住李善的衣袖,“再加一百匹……不,两百匹骏马!”
    李善若无其事的回了句,“那明日思摩兄向陛下禀明,说不定能逃过一劫呢。”
    “两百匹骏马是赠予邯郸郡王的!”阿史那·思摩咬牙切齿,“三万男女,必精挑细选,绝无老弱病残!”
    “不好吧?”李善推辞道:“此为国事,某如何能为国事而受贿!”
    阿史那·思摩立马改口,“不不不,是赠予代州!”
    “噢噢……”李善拖着长长调子,情真意切的道:“思摩兄理应知晓,玉壶春畅销草原,其实如今代州并不缺马……小弟不擅骑术,时常落马,亦不喜马!”
    阿史那·思摩简直了,你不擅骑术,先雪夜袭营斩郁射设,后雁门大捷连夜追击生擒欲谷设。
    一旁的那位七品青年官员也挺无语的,他家世不凡,昨日还在中书省听说,李怀仁在两仪殿几乎是涕泪解释,代州缺马,缺马,非常缺马……现在说什么代州不缺马,不就是嫌弃两百匹太少了吗?
    “三……不,四百匹骏马!”阿史那·思摩咬着牙,手中加力,“再多的话,某也无法了!”
    “其实不是嫌少。”李善用力睁开,拍了拍阿史那·思摩的肩膀,老气横秋的说:“思摩兄理应知晓,小弟赴任代州,多迁移百姓。”
    “代州位处河东北地,土地坚硬,人力不堪用,骏马难以拖犁……”
    阿史那·思摩长叹一声,“一口价,四百匹骏马,一百头耕牛,若不许,还请邯郸王携欲谷设北上。”
    “不好吧?”李善搓搓手,“其实百头耕牛也就罢了,还赠这么多骏马……思摩兄太客气了。”
    阿史那·思摩勉强笑了笑,扬了扬手,都懒得吭声了。
    目送对方步履蹒跚的进了屋,李善感慨道:“思摩兄真有慷慨之气!”
    李善来四方馆还真不是来找欲谷设麻烦的,只是既然撞上,这竹杠不敲白不敲嘛,四百匹骏马……苏定方之前还来信呢,说霞市那边能不能多留些骏马,草原送来的马匹无论是耐力、速度、爆发力都比关内驯养的马匹强。
    那一千匹骏马、五百头耕牛没能捞到,李善心里很不爽啊……我敲竹杠敲来的,居然拿不到手,那只能再敲一次喽。
    在心里盘算了下,李善满意的点点头,侧头看见那位青年官员,“足下是?”
    “下官通事舍人温振拜见邯郸王。”
    所谓的中书舍人早年其实是中书通事舍人,隋时才分为正五品的中书舍人,正七品的通事舍人,前者掌制诰,而后者是打杂的……四方馆正是由通事舍人管辖。
    “噢噢,温兄。”李善依稀有些印象,“似乎……”
    “去岁芙蓉园,有幸亲耳聆听《爱莲说》一文。”温振笑着说:“当日邯郸王言,父祖功名,当自取也,金石之语,音犹在耳。”
    李善哈哈一笑,“当日妄言。”
    “不过年许,屡立功勋,扬威塞外,册封郡王。”温振叹道:“果如陛下所言,实是世间第一流。”
    “足下太过誉了。”李善迟疑了下,低声问:“令尊……”
    “噢噢,父亲如今任中书侍郎。”
    李善立即想起来了,唐初名臣温彦博啊,这位曾经在罗艺手下担任过幽州司马……难怪去年在芙蓉园见过,温振应该是陪着罗阳那厮去的。
    第五百二十五章 骑墙
    毕竟面前这七品官员出身不凡,又在中书省任职,还是崔信所辖,李善即使有些不耐烦也要耐心一点,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赶来四方馆还有要事。
    寒暄了好一会儿后,李善不禁在心里想,老大老二打生打死,但最先死的却是老三啊。
    这句话看似是指向作死的齐王李元吉,但实际上李善想到的却是世家。
    自古以来,骑墙派总是最让人讨厌的,两股势力对决,往往先被干掉的是那些持中立立场的人。
    但在如今,这个世家门阀大行于世的时代,纵然是夺嫡这样的大事,世家也会,甚至肯定会选择骑墙,一方面在于门阀自身趋利避害的选择,不管选对选错,都能延续传承,使门楣不坠,另一方面在于门阀对自身势力的信心。
    所以,陇西李氏丹阳房三位出仕者分侍不同的主上,荥阳郑氏的郑仁泰坚定的选择了李世民,纵然京兆韦氏依附太子,李世民后宫内却有两位韦氏女。
    温振的父亲温彦博得陛下信重,因为曾经是罗艺的旧部略偏向东宫,而温彦博的二兄温大雅如今任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是李世民安置在洛阳的心腹幕僚。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一切是门阀势力压制皇权的体现,即使是皇帝以及太子、秦王都必须承认,至少是默认的。
    一直到门阀解体之后,大一统王朝中,朝争才不会出现类似大规模首尾两端的现象。
    各种念头在李善脑海中闪动,突然见温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此去代州,还请邯郸王照拂一二。”
新书推荐: 风云铁骑 与尸姐同居的日子 顶峰相见,我在异界当山神 诛界 开局骑士雷杰多,打爆冷艳新娘子 网游之纨绔箭圣 沉睡千年醒来,749局找上门 斗破:和萧炎摊牌,他求我当大哥 桃花圣手 重生之我要做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