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都市小说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五百八十三章 证实宇宙膨胀!技术研究,钱宏宇:真的行吗?

第五百八十三章 证实宇宙膨胀!技术研究,钱宏宇:真的行吗?

    实验数据分析出有规律的凸点,理论层面的分析也就代表检测到和空间拓展有关的辐射波。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非常激动。
    等会议结束以后,每个人都兴奋的讨论起来,他们非常清楚新发现代表了什么。
    他们完成的可不只是一项物理发现。
    首先,研究直接联系到空间膨胀,很大程度上关联到了天文学上的宇宙膨胀理论,也就是说,证实了‘宇宙膨胀’这一重要的天文物理理论。
    在实验数据的辅助下,甚至可以说是证实了宇宙在不断的膨胀。
    他们通过实验找到了宇宙膨胀的原理,而在此之前,有关宇宙膨胀的内容,都只基于天文学上的观测,又或者是针对天文现象的一种解释。
    总结来说,原来都是理论、假说,甚至可以说只是定义而已,而现在则是找到了膨胀的原理,就等于证实了宇宙膨胀现象。
    第二,通过制造空间的方式制造出了引力场,也是一项全新的技术。
    引力场,和湮灭力场效果不同。
    湮灭力场是基于粒子层面对于物质以及物理特性的干扰,在反重力以及强湮灭力场的特殊环境下,物理规则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改变,物质在粒子层面会发生某种变化。
    强湮灭力场表现的最明显。
    普通的物质受到强湮灭力场作用,都会基于粒子层面发生特殊的磁化反应,甚至会产生粒子升阶现象,从而彻底改变元素性态,让物质本身发生很大的变化,回归常态环境都无法再还原。
    生物是不能长期处在区别于常态的湮灭力场中的。
    强湮灭力场自不用说。
    反重力场对于生物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生物处在反重力场中,短期的影响并不大,但因为粒子层面受到干扰,基础结构会遭到破坏,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影响。
    国家生物基因实验室已经做过直接实验研究。
    他们把黑猩猩放在了强度为百分之50的反重力场中,过了一个星期之后,黑猩猩就表现出了明显的虚弱无力。
    等再回到常态环境,黑猩猩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就发现其身体内部发生了不可逆的病变。
    比如,很多细胞内的遗传基因发生了断裂。
    比如,一些重要的蛋白质的键位发生改变,无法被抗体识别从而被当做废物排出体外。
    这些根本性的病变,也就导致黑猩猩的健康受到巨大影响,又过了半个月左右,黑猩猩就正式宣告死亡。
    生物基因实验室发布的研究报告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比如,以‘反重力场体验’为卖点的设施全部被强制关闭。
    那些能接触反重力场的机构和实验室,也增加了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就是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反重力场内部,即便是场力强度再低也不被允许。
    引力场,就不同了。
    引力场可以理解为,常态湮灭力场环境下,制造出‘拓展空间’而发生的冲击现象。
    这是一种空间层面上的技术。
    因为制造出了新的空间,拓展的空间对原有空间进行了冲击,从而导致了特定区域产生‘定向空间场’。
    某种程度上来说,引力场的形成方式就像是泳池内的放水闸,泳池内部有很多的水,放水闸开启以后,就会形成全新的水流,若是水流在可控范围内,人站在放水闸口处,并不会受到什么伤害,反倒会产生不错的水流冲击体验。
    如果是放在太空中,处在没有引力的特殊环境下,引力场可以让人类像是生活在地球表面一样,随时随刻受到一个和地球引力非常类似的场力。
    很多人都想到了这一点。
    保罗菲尔-琼斯也同样如此,激动和兴奋结束以后,他马上回了办公室,联系了自己的‘设计小组’的副组长周慧。
    他的设计小组是针对空天母舰外形设计成立的。
    最初有好多感兴趣的人加入了小组。
    周慧也是其中之一。
    周慧参与过登月飞船的设计工作,还被任命为了小组的副组长,但加入小组以后,她就后悔了。
    保罗菲尔-琼斯不靠谱。
    保罗菲尔-琼斯的行事风格非常具有独裁色彩,他确定了环绕凹面反射镜的舱体设计方案,不管任何人对此提出异议,一律都是不采纳、不接受,甚至无视的态度。
    如果其他人坚持,保罗菲尔-琼斯就一句话,“我是组长!”
    周慧已经放弃了。
    站在科幻爱好者的角度,她认为小组设计的空天母舰外形充满了科幻想象力,他们的设计也肯定是几个小组中最好看的,毕竟是环绕巨大圆球的方案,在审美上,先天就有非常大的优势。
    同时,环绕巨大圆球的设计,也会让舱体可用空间大大增加。
    这些都是优势。
    但是,站在科学基础和应用的角度上来说,他们的设计就有一大堆的问题。
    换句话说,他们的设计不科学。
    常规的设计方案中,舱体永远处在推进装置的上方,也就是处在凹面反射镜的上方。
    这样做有很多的好处,最直接的就是,不管是从星球表面升空还是在宇宙中航行,舱体永远都在装置的最前方,就会让推进变得非常稳定。
    现在所有的火箭都是这样设计的,舱体是在火箭的最上方,而中间到下方都是推进设备和燃料仓。
    其他小组的设计都是如此。
    总之,舱体环绕凹面反射镜的外形设计,确实会让空天母舰更美观,更稳定,可用空间更大,但问题就在于劣势更多,这样的方案想要被选中几乎是没有希望的。
    毕竟,空天母舰的设计,美观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在发现保罗菲尔-琼斯联系自己的时候,周慧都很无奈的用力按住了额头,她对保罗菲尔-琼斯有些了解了,知道对方几乎无法进行沟通,只能勉强应了一句,“琼斯先生。”
    保罗菲尔-琼斯倒是很客气,“周教授你好,最近我们组的设计工作怎么样?有什么进展吗?”
    周慧进行了简单的回报。
    实际上,小组的设计工作也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并没有什么设计上的突破。
    在没有新技术支持的情况下,设计上也不可能取得什么突破。
    等周慧说完了以后,保罗菲尔-琼斯明显有些不满,但他知道自己回不去,还是要依靠周慧去完善设计,马上认真说道,“周教授,你可一定要认真啊!”
    “提前给你透露一下,我们组的设计很可能被选中,因为只有我们组的设计是舱体环绕凹面反射镜。”
    “其他组都不是。”
    “明白了吗?”
    保罗菲尔-琼斯说的非常认真而严肃,让周慧一时间都差点相信了。
    等放下了通讯以后,周慧原地愣了好半天,赶紧用力摇摇头,“我们组的设计会被选中?”
    “这种不科学的设计……别开玩笑了!”
    她再次用力摇头,但还是决定让其他人努努力,无论如何,保罗菲尔-琼斯都是组长,等他再回来以后,工作怎么也要能交代过去才可以。
    ……
    张扬和周丽娜也在和其他人通讯。
    雷达研究所辐射实验室的穆晟打来电话,关心着他们工作的情况,“一周多了,伱们还适应吗?”
    “王院士好相处吗?”
    “现在研究应该开始了吧,我就不询问具体情况了,但是你们一定要认真起来,就算研究不出来什么,也一定要让王院士看到我们的能力……”
    “乌拉乌拉~~”
    穆晟连续说了一大堆,意思就是让张扬和周丽娜认真工作,同时也表达了他们不要要求太高,毕竟数据太过于复杂,他们自己的研究没有任何进展可言。
    然后他就听到张扬说了句,“主任,我们已经完成了。”
    “什么?”
    “我说,我们已经完成了!”
    张扬说的非常认真。
    穆晟一时间听的有点儿发愣,他问向周丽娜说,“周教授是这样吗?”
    “是。”
    周丽娜道,“我也有点不敢相信,但确实完成了,真像是做梦一样,说实话,我们就是干了点基础工作,王院士就已经得出了结论,发现了辐射波特定凸点规律……”
    “到现在我也不太明白,但应该是完成了。”
    “听琼斯先生说,我们已经证实了宇宙膨胀现象……”
    周丽娜简单做了说明。
    穆晟呆呆愣愣的听着,也带着同样的表情放下了电话,然后他狠狠的用力一拍大腿,“我怎么就没去呢!”
    “十天就完成了,出差十天参与一个大研究……”
    “结果,居然把机会给了张扬和周丽娜。”
    “证实宇宙膨胀啊!”
    “如果是别人的话根本不可能,但是王院士很有可能啊,这么大的研究,放在履历上绝对是重重的一笔,以后甚至有可能凭此参加院士增选……”
    “呼~~~”
    穆晟深吸一口气,感觉错过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机遇。
    他用力捂住心脏。
    虽然心脏依旧非常有力的跳动,但他就感觉到了隐隐的阵痛,甚至不由让眼球也被泪水包裹。
    ……
    数据分析工作基本上已经完成,但完成的也只是和雷达研究所合作的分析项目而已。
    技术研究,也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他们在数据上找到了规律,可以确定发现了一种新的物理现象,再结合实验,可以说是对于宇宙膨胀进行了证明,但引力场技术的研究并没有直接性的进展。
    王浩就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引力场技术上,他找到了沈会明说起下一步工作。
    “你们完成下一步的测定就可以结束了。”
    “我们已经找到了数据的规律,可以确定发现了特殊的辐射点,按照计算来说应该是一种低强度,低频率波动的特殊辐射波。”
    “从数据上来看,辐射波的强度并不弱,应该可以制造出设备,进行准确的测定。”
    “所以下一步工作,就是对于这种辐射进行详细的测定。”
    沈会明听罢也非常的惊讶,他还以为工作需要持续很久,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完成了数据分析。
    他认真道,“王院士,我要看看结果,然后对于数据和实验进行仔细对比分析。”
    “没问题。”
    沈会明很快看了结果。
    他就是专门做辐射测定实验的,仔细看了凸点的规律性数据以后,就差不多了解了具体的波段区间。
    下一步工作就是进行详细测定了。
    测定的数据包括辐射的频率、强度,甚至是波形,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特殊特性。
    只要能够成功的锁定辐射频段区域,就能够针对制造直接检测设备,从而进行直接性的测定。
    王浩特别提醒了一句,“你在研究的时候要注意一点,我们所测定的数据是常规辐射波,但常规的辐射波也有可能是一阶波的散射。”
    “如果出现什么数据问题,一定要告诉我。”
    当有了足够多的数据以后,计算就能够精确的更详细的区间,后续的测定工作就会非常的顺利。
    大概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沈会明团队已经测定到了足够多的数据。
    在把数据提交上来以后,王浩带着研究组就一起进行分析,首先是把新物理发现的可信度提升到了5σ。
    之后又对新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计算。
    研究组所有人都参与了计算工作,最终也得到了辐射波的具体的频率、波长等数据,王浩召开了一次总结会议,确定把新型的辐射波称之为‘空间微波’,简称空间‘s波’。
    接下来就交代了下一步的工作,沈会明团队负责s波检测设备的研究。
    再下一步,则是利用s波检测设备辅助研究引力场技术。
    如果所制造出的s波检测设备的精度足够高,就可以分区域进行详细的测定来判断s波的具体来源,以此就能够确定引力场设备底层构架具体是哪一部分发挥作用。
    这是整体的研究路线。
    王浩倒是觉得s波的研究,主要还是为理论提供支持,至于引力场技术的研究,s波设备后续会发生作用。
    现在没有太大的用处。
    在纯技术的研究领域上,他完全可以自己带领团队一步一步的去探索。
    在对于s波有了充分的了解以后,引力场技术研究任务的灵感值也提升了很多。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以β-cwy-137为基础提升引力场强度(难度:a)。】
    【灵感值:91。】
    灵感值达到了91点,距离100点已经不远了。
    他们可以只围绕设备底层构架来进行研究,方法就是提出各种方案去进行分析。
    现在设备的底层构架依旧非常复杂,但拿掉了中心的三个模块以后,应可以确定起作用的是两侧互相对应的同向电流。
    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方向已经非常明确了。
    研究组的主要研究模式回归常态,王浩开始不断的召开研究讨论会议,让每个人提出底层构架改善方案。
    然后,慢慢进行完善。
    当研究方式回归常规模式以后,也让好多参与研究的人心态发生了转变。
    比如,何毅。
    何毅的脸上重新带上了笑容,他觉得非常适应王浩这种研究方式。
    这个模式就感觉技术很快就要提升了。
    钱宏宇的心态截然不同。
    他对于王浩的研究方式是一头雾水,很多时候确定一项底层构架的改变,好像就是王浩一个人做决定。
    至于为什么这样去改变,根本就没有清晰的解释了。
    钱宏宇顿时又出现了迷茫。
    这样,真的行吗?
    讨论会召开了一次又一次,做出各种各样的分析,但不进行直接性的实验研究,真的能提升技术吗?
    (本章完)
新书推荐: 和暴君成为契约夫妻后 有利可图(一见钟情 1v1 h) 旧梦难安(bg,清水文) 庶兄在上(骨科,强制) 姜荻 穿进末世后毛茸茸他靠撒娇成团宠了 和同事相亲之后(1v1 双处 ) 这人设太奇怪啦[快穿] 海王兄妹今天掉馬了嗎?(骨科) 无情道被迫沾花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