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文学 > 都市小说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二百三十七章 膨胀式发展的超导材料产业,

第二百三十七章 膨胀式发展的超导材料产业,

    现在的西海大学中,王浩就是顶梁柱级的人物。
    他的地位比校长还要高。
    虽然王浩不参与学校的发展决策,但偶尔提出意见肯定会被采纳,即便是校长心里有疑问也要压住。
    严复就是这么想的。
    他不理解为什么王浩会提出大量聘任代数几何人才的意见,但不理解归不理解,他并没有追根究底的询问,而是马上召开了学校内部的会议,并让财务方面准备拨付资金,专门用于代数几何领域的人才。
    学校马上发布了相关的公告,宣布了新的人才招聘计划。
    公告,只是简单做一下介绍,说一下相关人才的待遇,但不可能干等着人才上门,而是要主动出击去诚恳的做邀请。
    学校里几个部门携手展开了正式‘人才挖角计划’。
    就和校长严复想的一样,相对于其他领域来说,代数几何的人才相对容易招揽。
    这个领域显得有些可怜。
    绝大部分专业从事代数几何研究的学者都是在高校工作的,甚至想找个实验室工作都找不到,因为代数几何就是纯数学的研究,和应用几乎不存在关联。
    从事代数几何研究的学者,就只能在高校内部工作,其中高端一些的学者,可以挂在数学机构专心做研究,而大部分则需要从事教学工作。
    国内一些代数几何的优秀人才,有一些则去了国外做研究,因为代数几何领域,是属于纯数学的理论领域,想要申请的研发经费非常困难。
    这个领域就是研发难度、出成果很困难,想有好的待遇就不容易。
    哪怕是国内顶级高校的优秀博士生,想要留在国内高校担任个讲师,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有一些优秀的博士生,有些成果以后,就干脆去国外高校工作。
    当然也有国外高校的博士生,返回到国内高校来工作,前提也必须是有一定的成果,而即便是有成果,但后续想申请研发经费也是很困难的。
    另外,代数几何的圈子也很小,说有名气的学者都相互认识,真是一点儿都不为过。
    西海大学针对代数几何的人才进行招聘,还提供了非常好的待遇,单单是安家费一项就是两百万起,听起来都非常的吸引人。
    其他待遇也很吸引人,比如优秀的博士生来到大学可以直接签订长约,固定时间内就可以转为正式岗位,也就跳过了‘非升即走’的流程。
    一些非常优秀的代数几何学者,最高可以直接获得四级正教授待遇。
    实际上,正式岗位是有名额限制的。
    西海大学的理学院,能拿出来副教授以上的名额只有六个,梅森树科学实验室则有五个研究员、副研究员名额,再加上教研室的几个名额,加在一起也只有十五个左右。
    这个数量差不多已经够了。
    但实际上,因为本校有一些讲师,也会正常升为副教授,正式岗位的名额必须有一部分留给本校,而不是全部给出去,岗位数量肯定是不够的。
    学校会议讨论了来‘更多优秀学者’的情况,就决定给暂时不占据体-制名额的学者,更多经济方面的补贴。
    大学一系列政策发布出去,立刻吸引了大量代数几何领域学者的关注。
    其中有一些稍微有名气的,或者有一定成果的,还接到了西海大学方面的电话,特别邀请他们来大学工作。
    西海大学放低了姿态,表现的非常陈恳,让很多学者都心动不已。
    实际上,大学招聘的主要目标群体,就是海外工作的学者,以及国内高校毕业的优秀博士。
    代数几何领域的学者,能够在海外高校工作,或是担任访问学者,或是担任临时讲师,都是有一定水平能力的。
    国内高校毕业的博士,也同样是看能力水平,没有一定成果的情况下,则是要综合能力水平、年龄等多方面因素考虑。
    有一些优秀的博士还非常年轻,即便是没有成果,因为年纪还很小,未来潜力也是很大的。
    ……
    在西海大学展开代数几何人才招聘计划的同时,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则已经准备复刻芝加哥大学的实验。
    周敏华、吴晖等人,来了一趟西海大学和王浩见面后,去了244工厂的超导实验基地,随后返回了首都就准备进行复刻实验。
    他们手里有王浩给的混合气体的‘配方’。
    有配方,就足够了。
    这个实验的准备工作还是比较复杂的,难度最主要在于对超导材料制造超高压的环境,并以超高压材料的环境,来实现交流重力实验的布置。
    哪怕是设备相对比较高端的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仅仅是实验相关的准备就用了两个多星期。
    在完成了实验准备后,实验就正式开始了。
    当天周敏华、吴晖等人都过去了,还包括科工局的另一名副局长以及数学物理科学园的一名院士,一群人就临近实验现场等待着结果。
    实验准备的时间很长,但实验进行的很短暂。
    很快,有结果了。
    负责实验的应克华教授,带着激动汇报了实验结果,“我们在180万倍大气压的状态下,实现在16摄氏度激活超导状态,另外,在21.8摄氏度时,检测到了交流重场强的极值,数值为百分之17。”
    “而超导状态的场强,则为百分之13,场强极致比常态高了四个点。”
    这个实验结果让在场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只要对于实验有所了解,就明白复刻实验的成果,已经强于芝加哥大学实验组发表在《科学》杂志的成果。
    实验只是在180万倍大气压的状态下实现的,而芝加哥大学的实验组制造了260万倍的大气压。
    同时,实验激活交流重力场的峰值比常态高出5.8摄氏度。
    至于交流重力场强,倒是没有什么可说的。
    交流重力场强和实验的布局以及超导材料直接相关,但和提前检测到交流重力场强的峰值无关。
    实验结果确定下来。
    周敏华也回到了科工局的办公室,她已经收到了王浩提交的机密成果报告。
    她之前还犹豫着,是不是要再去一趟西海大学,了解一下成果报告的具体信息,主要还是因为其中的信息太惊人了。
    上面说通过研究出了一种元素组合,而这种元素组合,会大大提升高温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
    同时,还做出了数值说明,“能制造出100K以上的铁基或铜基高温超导材料。”
    周敏华很清楚,100K以上的铁基或铜基高温超导材料代表了什么。
    这个临界温度的铁基或铜基高温超导材料,可以在某些领域实现超导技术实现大规模的应用。
    比如,超导磁悬浮列车可以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比如,一些特殊需要超导材料传输电力的部件。
    等等。
    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公司,专业制造铁基超导材料,但临界温度基本都在30k左右,也只刚摸到‘高温超导’的边缘。
    这些公司制造出的超导材料以及相关的设备都是卖给实验室进行研究的,而不是正式投入工业使用。
    现在的超导技术工业上也有使用,但覆盖的领域实在太小了。
    如果能实现研发出100K以上的铁基或铜基高温超导材料,就等于直接能发展出一个有规模的产业。
    同时,产业未来可能会膨胀式的发展。
    周敏华很清楚,这种级别的成果已经不是她能够决定的了,有了刚获得成功的复刻实验,她也不需要再怀疑什么。
    她干脆就把信息朝着上一级提交。
    科技部。
    赵恩顺部长正坐在办公室,处理一些重大项目申请信息,他看着新提交上来的申请有些头疼。
    那是廖光远院士联合好多学者、官员一起提交的项目申请,是希望在首都机场外建立一条超导磁悬浮列车。
    这种级别的重大项目绝对不是一下子就能批准的。
    赵恩顺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个项目,他早在两年前就听说过类似的讨论,甚至还旁听过廖光远的演讲,而这次只不过是把项目申请正式提交上来。
    当重大项目申请提交到赵恩顺这里,只要通过就能够进行高层讨论并实施了,但赵恩顺知道肯定不能直接给通过,而是应该要继续按住,直到有了‘成熟的时机’,或者找到个充分的理由。
    比如,一些有重大影响力的顶级学者支持。
    廖光远,重量级还是不够。
    虽然廖光远也是科学院的院士,但即便是院士也没有资格决定几百亿的大项目,甚至说几十亿的项目,都不可能直接决定。
    如果只是几千万、上亿的实验项目,还是能直接给审批通过的,几十亿、几百亿就实在太多了。
    有些学者却是有这个影响力。
    比如,一些科研上有重大贡献,放在国际上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者。
    赵恩顺能想到的就是王浩,他思考着,“如果是王浩支持这个项目,就可以考虑审批讨论了。”
    “否则……”
    他还是摇了摇头。
    赵恩顺正想着的时候,助理就在门口说了句,“赵部长,科工局那边提交上来了重大机密成果信息。”
    “重大机密?”
    赵恩顺听罢一愣,马上让助理把文件送过来。
    他打开仔细的看了一遍,和周敏华的感受一样,都是非常的震惊。
    同时,他还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能制造出100K以上的铁基超导材料,超导磁悬浮项目就能启动了吧?”
    “也许……”
    “还是要问王浩的意见。”
    赵恩顺思考着立刻做出决定,要组建个团队一起去西海大学。
    这个成果关系太重大了。
    他必须要去西海大学亲自看一看,和王浩本人当面谈一谈,才能做出下一步的决定。
    ……
    赵恩顺的行动速度很快。
    当决定要去西海大学之后,他马上就让助理帮忙安排了时间,也同时找了一些相关领域的顶级学者,还包括其他科技处的下属官员,就一起启程起了西海市。
    赵恩顺一行人来的太突然了。
    西海大学感觉才刚收到信息,还没有做准备就等来了一行人,部长级的访问自然是不一样的,正常省一级、市一级的官员都需要陪同。
    赵恩顺来的突然也没有特别通知,来到西海市以后就去了西海大学,随后安排其他人去应付市一级、省一级的官员,而他自己则和周敏华、吴晖院士、张金萍院士等人,直接找王浩说起了研究成果问题。
    王浩说起了自己的最新成果,“我和比尔卡尔以及其他人,一起做了微观形态几何的后续研究,以半拓扑定义的形式,对不同微观形态的构架进行了描述。”
    “当导体材料的组成元素越多,那么导电状态下,它的内部的所形成的微观形态就越复杂。”
    “这种复杂是呈现指数级暴增的,所以我们只能分别进行论证,并用代数方程进行侧面的描述……”
    “乌拉乌拉~~~”
    王浩连续说了一大堆内容。
    吴晖院士是超导领域的专家,对于王浩在超导领域的成果都有研究,他明白王浩说的是什么,听的很有耐心还不断点头。
    其他人就不一样了。
    微观形态、几何方程、数学论证……一系列专业的内容,让他们听的头都大了。
    后来周敏华实在忍不住,开口打断了王浩,“王教授,你就说说成果就好了。”
    “我是在说成果啊……”
    王浩小声都囔一句,随后摇头道,“好吧,总之,我们依靠对微观形态几何的半拓扑的研究,完成了侧面的论证和描述。”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找出了一种最符合半拓扑结构的三元素组合。”
    “这里,我还是要解释一下。”
    王浩听了一下继续道,“三元素,说的是三种元素组成的结构,符合半拓扑结构的元素个数越多,一定程度上也就代表能够实现更高的超导转变温度。”
    “但是,同样的,我们所研究的框架体系中,论证四元素几乎是不实际的。”
    几个人又感觉头大了。
    好在王浩很快说完了,“总之,如果某一种材料含有我所找出这个三元素组合,就能够实现更高的超导临界温度。”
    “最低预计会超过100K,最高可能会达到200K,甚至更高。”
    “这个说不一定。”
    吴晖抓住了重点,问道,“所以我们需要研究还有这种组合的材料,对不对?”
    “对!”
    王浩给予了肯定,并补充道,“但同时,也要注意保密性,一个元素的组合,泄露出去是很容易的。”
    其他人都明白了。
    这个成果非常的重大,只要能制造出临界温度超过100k,并且能够工业使用的超导材料,就肯定能够让超导技术,实现大规模的应用。
    未来很可能成为一个膨胀式发展的重大材料科技产业。
    至于研究成果方面,因为牵扯到非常复杂的计算和研究逻辑,而结果只有王浩一个人知道,同时,信息非常的简单,泄露出去是很容易的,王浩才在提交机密成果报告,只是说了一个‘M1型’的代号。
    那么研究对应的高温超导材料,肯定不能在国际公开的实验室。
    其他几人都开始认真思索起来。
    成果信息,就是这样了。
    至于后续要怎么研究对应的高温超导材料,还是要在内部讨论后,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决策。
    ……
    在和王浩面对面交谈以后,赵恩顺和其他人快速返回了首都,针对对应的超导材料研究进行讨论。
    西海大学则还在继续聘任代数几何领域人才的工作。
    大学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签下了九个代数几何领域的学者,包括四个从国外返回的学者、三个博士毕业生,还有两个从其他国内高校跳槽过来年轻讲师。
    代数几何的圈子很小。
    西海大学的一套动作,引起了圈子里很多的讨论。
    其他国内的高校也在讨论着,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西海大学,会快速聘任大量代数几何的学者。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难道西海大学是要以王浩为中心,建立一个纯数学的研究体系?”
    “但是,王浩的主要研究领域,应该是数论以及偏微分方程吧?”
    “王浩只有一个,代数几何还是个小众领域,签下再多的学者有什么用?”
    “发展大学的代数几何水平?”
    “这有什么用!”
    国内代数几何的第一高校是首都大学,说首都大学占据这个领域的半壁江山,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但是,即便是首都大学,专业从事代数几何研究的学者也不多。
    大量聘用代数几何领域的学者,怎么想都非常的不划算,代数几何领域就是纯数学的研究领域,研究只能靠经费补贴,没有任何的产出可言。
    另外,相比其他数学领域来说,代数几何想要出成果的难度更高,即便是能够出成果,国际影响力也很低。
    很快。
    国内高校内部就流传了一个‘稍微靠谱’的说法,西海大学准备建立一个对于代数几何研究很友善的环境。
    西海大学的目的就是把比尔卡尔从水木大学挖过来。
    这个传言说的有声有色。
    国内工作的菲尔兹得主非常稀少,能说出来的就只有三个--邱成文,王浩以及比尔卡尔。
    邱成文,年龄七十以上。
    比尔卡尔还不到五十岁,相比来说还是年富力强。
    王浩则只有二十七岁。
    如果西海大学能把比尔卡尔挖过来,他们就拥有了两个年轻的菲尔兹得主,数学领域的影响力肯定得到大大提升,不说未来赶超国际,但挤进国内顶尖是有可能的。
    邱成文相信了这个说法。
    他也知道西海大学的动作,但完全想不出是为什么,而高校内部流传的版本,就感觉非常符合实际。
    到时候,能有两个年轻的菲尔兹得主,最少在顶层数学人才来说,已经追上了国内顶尖高校水平。
    一个王浩,就能顶上很多顶尖人才了。
    再来一个比尔卡尔,增加人才数量的同时,还大大拓展了覆盖的领域。
    他们就是西海大学的招牌,原来肯定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进来,从而让西海大学的数学得到快速发展。
    邱成文顿时变得非常担心,比尔卡尔去了西海大学后迟迟不归,甚至连一个电话都没有。
    他都有心打电话直接问问。
    对面的首都大学就是另外一种感受了,针对比尔卡尔被挖角的事情来说,首都大学就是个喜闻乐道的看客,他们当然会希望水木大学的人才越少越好。
    同时,有些教授则更关心西海大学对于代数几何人才的招聘。
    比如,高振明。
    高振明是国内代数几何的领袖级人物,好多人都认为,他和比尔卡尔差的只是一个菲尔兹奖牌,能力和领域贡献差距并不大。
    高振明自然也是很有地位的,但因为从事的是小众领域研究,有地位似乎也没什么意义。
    比如,他无法给手下带的优秀博士生安排工作。
    首都大学的正式岗位数量有限,代数几何领域的博士生,想要留校工作非常的困难,再加上对外的招聘,平均两年能轮上一个就不错了。
    高振明也对自己学生的未来很关心,他们中有的要出国做访问学者,有的则是在国内高校找工作。
    这还是相对好一些的。
    有一半以上的博士生,则需要放弃代数几何的研究,去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
    如果是能力一般的学生,选择其他领域的工作也很不错,但很优秀的博士生,放弃代数几何的研究就很可惜了。
    张鹤,就是这样一个学生。
    高振明希望张鹤能留校继续从事代数几何的研究,可眼看就要毕业,手里根本就没有名额。
    张鹤并没有为出过做准备,眼看毕业似乎就要失业了。
    高振明和其他人讨论了一下西海大学招聘代数几何学者的问题后,再见到张鹤就建议他去西海大学。
    “去西海大学也不错。”
    “虽然西海大学的环境比不上这里,但也是国内重点的高校,而且可能和王浩一起工作,西海大学给的待遇也很不错,你过去拿个两百多万安家费,还能签订正式工作协议。”
    张鹤被说的心动了。
    他不太想去西部小城市工作,但想想能安心从事代数几何的研究,还是决定去西海大学试一试。
    因为担心西海大学政策调整,他马上就投了简历,没想到西海大学的效率非常快,第二天就给予了回复,让他过去进行面试。
    于是张鹤就去了西海大学。
    高振明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他推荐的优秀博士毕业生,本身就有一定的说服力。
    张鹤到了西海大学以后,就感觉自己似乎是走了‘VIP’通道,一个上午面试结束下午就签订了正式协议,仿佛西海大学比他还要着急。
    好多代数几何的学者,都享受了张鹤同样的待遇。
    国内高校的圈子,则都感觉西海大学像是‘冤大头’,一下子签一大堆代数几何的学者,不仅仅是前期高额的支出,后续还要一直‘养着’这群‘没有产出’的学者。
    期间最多是发几篇代数几何领域的论文,而且还没什么影响力,论文引用率都高不上去,也就是连数据都没有。
    这究竟有什么意义?
新书推荐: 和暴君成为契约夫妻后 有利可图(一见钟情 1v1 h) 旧梦难安(bg,清水文) 庶兄在上(骨科,强制) 姜荻 穿进末世后毛茸茸他靠撒娇成团宠了 和同事相亲之后(1v1 双处 ) 这人设太奇怪啦[快穿] 海王兄妹今天掉馬了嗎?(骨科) 无情道被迫沾花惹草